2008年11月18日
星期

不改变村貌,我就不当这村支书!

——追记陕西韩城市芝阳镇东英村党支部书记郭孝义(上)
本报记者 孙海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18    [打印] [关闭]
    凌晨4时,一夜辗转未眠的郭孝义翻身起床,揣上自家卖苹果攒下的1300元,早早带着村干部进城买水管。

    这两天,远在武汉上大学的女儿打来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爸,我兜里就剩十几块钱了!”可经过昨夜的反复掂量,这位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东英村的党支部书记最终决定:还是先“挪用”留给女儿的生活费——3个多月没下场透雨,村里几百亩苹果严重干旱,再不买管子铺水管浇灌,乡亲们要受大损失。

    水管买到了,为省40元雇车钱,郭孝义答应让货主晚上送货。紧接着,他又忙开了,维修村上水泵、核算村民合作医疗账目……晚上8点多,忙活了一天的郭孝义还没顾得吃上一口饭。

    这时,送水管的货主打来电话,车陷进村外的路沟里,郭孝义二话没说:“走,先推车!”把车从沟里推出已是晚上10点多。初冬的渭北旱原,冷风刺骨,过度的饥饿和劳累使郭孝义力不能支,从返村的农用三轮车上一头栽下,头撞在路边的硬坎上……

    郭孝义年仅50岁的生命定格在这一天——2006年11月21日。

    在郭孝义的家乡东英村留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东英村,烂摊摊:路儿窄得像扁担,吃水靠的是雨点点;有女不嫁英村塬,嫁到英村泪涟涟。”在这样一个沟壑纵横、坡大沟深的台塬浅山地区,不爱说话的郭孝义聪明、能干,这是全村人公认的。

    1984年,经过8年部队锻炼后,郭孝义回到家乡。1999年,东英村党支部换届选举,800多名村民将致富的希望寄托在郭孝义身上。郭孝义放弃了每月1800元的打工收入,挑起东英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很快,他带领两委会一班人制定了东英村发展规划,号召群众“退耕还林”,建立以花椒和苹果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

    花椒树种上的第二年,是施肥的关键时期,村上来了很多推销叶面肥的生产商。怕群众吃亏上当,郭孝义开会告诉村民:我先试着给果树喷,如果没问题,你们再用。结果,叶面肥把他家的5亩果树不同程度地烧伤,全村其他的800余亩果园则躲过一劫。

    每到苹果销售季节,郭孝义总是草草地处理完自家的苹果,腾出时间帮助村民采摘,并且联系果商,寻找销路。由于他的苹果卖得早,每斤比别人要少卖一毛多钱,算下来一年少收入七八百元。但村民八成的苹果都是经他手卖出去的,邻村的果农羡慕地说:“你们东英村摊上这么个好支书,少费多少心,少劳多少神。”

    东英村群众被郭孝义感动了,都愿意跟着他干,花椒和苹果产业很快成了气候,进出村子的道路和群众的用水问题却还是郭孝义的一块心病。全体党员大会上,郭孝义立下军令状:让村里通水通路!村貌不改变,我就不当这村支书!

    为修路筹钱,郭孝义带头捐出准备盖新房的钱,又把家里最值钱的耕牛卖了1300元,全部用作修路的启动资金。在他的感召下,干部群众纷纷出钱出力,很快实现了村里路面的拓宽和砂石化。一个多月里,郭孝义几乎没有回过家。饿了吃块冷馍,渴了喝口凉水,累得两次晕倒在工地上,被人送回家后又爬起来返回工地。

    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果商也来了,郭孝义却“失踪”了。原来,工程队多次催要村上修路欠下的工程款,情急之下,他悄悄地跑到离村100多里的桑树坪西沟煤矿,干了3个月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儿,挣了4500元总算还上了工程款。

    吃水难,灌溉难,是困扰东英村祖祖辈辈生产生活的又一大难题。过去,人们吃水要从100多米深的井里用辘轳往上绞,逢井水枯竭,就要到5里外的深沟里去背水。吃水都困难,农田灌溉更无从谈起。

    郭孝义四处求助,硬是把本不在计划内的东英村水站修复、扩建工程挤进了韩城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他又一次拿出自家的4000元积蓄,带领大家安装水泵、铺设管道。2001年,东英村终于有了自来水。

    郭孝义常说:“东英村只要有一户村民日子过不好,就是我这个村支书没当好。”近8年来,东英村农业总收入增长了六成,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490元增加到了2403元。水通了、路宽了、村富了、人的精神面貌改变了,东英村80%的群众都盖起了瓷砖贴墙、高大宽敞的楼板房,95%的人家里都有了彩电、音响、电冰箱,不少人家还买了小汽车……

    郭孝义真正成为了村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可他家却一直住在上世纪40年代老祖辈建起的土坯房里。3间房子一间做卧室,一间为过道,一间是厨房,短小的土炕睡觉时腿都伸不直。房子里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他去世后,人们在他家里竟找不到一处放棺木的地方,只好把厨房的案板拆掉,才把他的灵柩安放进去。

    “驮支书的家产,一只公鸡都用不了。”有村民这样说。据村里的水管员耀武说,仅2006年一年,郭孝义就为村抽水站垫付资金1.36万元。8年来,郭支书先后为村上的事情投入近10万元资金。

    郭孝义去世后,人们翻遍他家才找到支书惟一一张照片。这张早年的身份证上,郭孝义身着又破又旧的衣服。因为实在不忍看着支书这样离开,村民便拜托照相馆通过电脑技术处理,给郭孝义“换”上件西装,做成了后来的遗像。

    “清风催快富,明德昭后人”。2007年清明节,村民们自发修建的一座纪念碑竖立在了东英村村口最开阔的平地上,碑名唤作“清风碑”。

    本报西安11月1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