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9日
星期

“情圣”薛晓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19    [打印] [关闭]

    

    学院开学40多天后,小个子薛晓康才西装革履、气宇轩昂地走进文学系学生宿舍大楼的走廊。见了面,我问:“你来干嘛?”答:“上学啊!”“你又没考试,能行吗?”可他嘻皮笑脸又神秘兮兮地对我说:“都办完手续啦。”

    我即刻肃然起敬。要知道,上解放军艺术学院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他居然不参加统考就来上学了。

    很快,晓康便被安排进了101室的1号位——就是当年作家莫言的床位。他喜形于色、张牙舞爪地对同宿舍的张惠生和屈塬说:“这可是大师兄睡过的床,我没准儿也能沾点灵气,写出个《红高粱》来。”

    晓康的张扬,伴着他口无遮拦和尖厉的嗓音,很快便引起了同学们的侧目与反感,进而向系里质询——薛晓康凭什么上军艺?

    时任文学系主任的张学恒特别善于做思想工作,他逐一宿舍与同学们面对面、和风细雨地解释:我给你们说个事儿哈,就是薛晓康上学的事儿。他是咱们系第一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同志给学院推荐的。薛晓康同志是原西藏军区保卫部第一任部长的儿子。他父亲薛某某,在平叛时英勇牺牲,晓康是烈士的遗孤。而且呢,他还特别热爱文学创作,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四季无夏》,现任西藏军区创作室主任,有一定的创作基础。院党委也做了调查,晓康确实是烈士的子弟,便决定破格吸收晓康入学,请同学们理解哈!话说到这份儿上,同学们于情于理,都不能再说三道四了。

    可这个小个子入学后,学习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别人是带着问题学,学用结合;他是带着感情学,而且学得非常投入,有时投入得让人难以接受。

    举个例子,中央戏剧学院女教授丁涛来学院给大家讲美学,晓康不仅笔记记得全,而且每次下课,他都要跟着丁教授没话找话说。正常情况下,外请教授都是讲一到两次课便完了。但丁涛老师讲得太精彩了,在晓康等同学们的一再要求下,又做工作,请丁教授加了两课。第四次讲课结束后,晓康冲到丁教授面前,不顾在场同学的议论,竟然大声说:“丁老师,让我拥抱你一下吧!我太喜欢您啦。”说着便张开双臂把丁教授搂得紧紧的,弄得丁教授不知所措、满脸通红。这还不够,晓康又说:“我结婚太早啦,要么我非跪下来向您求爱。”好像他若未婚,丁教授肯定会嫁给他似的。

    然而,看晓康那一脸真诚无邪,作为旁观者,我不仅不觉得过分,而且还有点感动,感动于晓康对老师的给予无以回报的超常的表现——他对学习的投入达到了真正的忘我,乃至忘情于真诚的表达,而不知行之所止,这太难得啦。

    更为难得的是,他对西藏圣洁的感情。我入学前半年,晓康曾拿着诗友蔡椿芳的信,从西藏来到兰州找我玩儿。没话说,我们很快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他的自我介绍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儿是——藏八,即西藏军区八一幼儿园、八一小学、八一中学的代名词,也就是他成长的全部的轨迹。

    入学后,他已经不满足自己曾经发表过的中短篇小说了,他说:“我必须写个不一样的。”他喜欢索尔仁尼琴的《方尖碑》、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等。他读书极慢,有时一页书他可以读几十遍;他写作更慢,一行字他有时可以写到半夜。你要说他吧,他便给你机智地来一句:“我西藏来的嘛,缺氧。”

    记得当年他写中篇报告文学《藏光》,当写到西藏军人的妻子到西藏探亲,结果遇到了雨季,小河变成了大河,过不去了,只能就近住在小旅店里等河水落下去。等啊等啊,等到假期到了,军人妻子要回内地了,河水仍然不落。军人妻子只好把带来的东西往河对岸扔,扔一件,喊一声——你安心啊!别担心啊!孩子都好!爹娘都好!我也都好!——写到这儿,晓康写不下去了,趴在桌子上痛哭。旁人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赶过来劝他。他却哭得更加难听,双臂和身体压着稿纸,肩膀一颤一颤地抖动。深更半夜的,这咋整?我过去扒开他一看,明白了,便对人说:“别管他,把门关严,让他哭,哭完就好啦。”

    第二天我问他:“你干嘛那么伤心?至于吗?”他应:“我觉得她哪里是在扔东西,分明是在扔自己的心、肝、肺,一个一个掏出来,又一个一个扔过去。我心里难过得忍都忍不住……”

    蘸着浓得化不开的神圣的感情,这个小个子写了系列中篇报告文学《藏光》、《驼路》、《大棚》等,而且都相继在《人民文学》发表。说心里话,晓康描写西藏军人生活的报告文学,我至今都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之一。因为不仅故事感人,还有晓康写作的过程也感人。他是用自己对西藏的全部感情在写作,每一个字都被他用心琢磨了十几遍。所以,他的语言,正像他热爱的丁涛教授所言:是审美的语言,有意味的语言,是包含着真诚又把真诚投入艺术境界之后的创造式语言,是圣洁的感情浸泡出来的语言。

    这或许正是晓康式的报告文学在当代稀缺的最主要的原因——我们今天之所以看不到神圣的文学,是因为我们看不到情感神圣的作家,又怎么能看到神圣的作品呢?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