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0日
星期

将农民工纳入失业统计,然后呢?

毕诗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20    [打印] [关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向各地发出稳定就业形势的通知,要求劳动力输入省份,将已在用工地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反映就业变化状况,是我国失业率统计变化的一个明显信号。(《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19日)

    此前相当长一段时期,所谓的失业人口单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失业率统计是不包括农民工的。这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比如此前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是否存在“失业潮”,政府认为并不严重,因为根据10月27日公布的数据,9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0万人,比去年同期还减少了5万,登记失业率为4%,与去年持平。而媒体从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的迹象认定,当下失业情况比较严重。

    双方一个根本的分歧点就在于:跟十年前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失业不同,这次因为制造业企业倒闭引发的失业大部分是隐性的,集中在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身上,干不下去了就换个地方甚至返回乡村,所以很难反映出失业形势的全貌。

    这还只是表象,本质上的伤害在于:如果农民工失业问题不被统计,他们的失业问题就很难被地方政府重视起来,必将形成对农民生活权益、人身处境等的漠视,加重城乡权利的二元对立。因此,将农民工纳入失业人口登记统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国际惯例。

    但纳入统计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个手段,农民工纳入失业统计从数字上获得了“权益”之后,还必须关注这种“纳入”在实质权益层面的意义。2006年前后,山东、海南等不少地区曾明确表示将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农民工也被纳入就业、失业统计范围。两年试点大多过去了,并没有获得太多实质进展。纳入统计之后有哪些变化?对农民工有哪些好处?好像都没有下文与可以分享的经验。

    所以,不能简单地宣扬“纳入统计”就是一种恩惠与进步,还必须考虑“纳入统计”之后干什么。短期来看,这有助于正确面对现实,宏观描述地区性的就业问题。窃以为,“纳入统计”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更应站在致力于提升农民享受国民权益的高度,作出一系列的相应努力:

    其一是维护失业农民工的相关利益,对于被迫提前返乡的农民工,过问一下工资是否落实,将个别地区推行的农民工失业保险落到实处,避免“辛辛苦苦大半年,所得仍然被拖欠”,“帮助”企业做好“善后”是当务之急。其二是针对统计数据,在国家投资、资源调拨等方面考虑加大向吸纳社会劳动力领域的倾斜,甚至有必要在政府投资项目中规定农民工的就业指标,或者对于吸纳农民工较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优惠扶持,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中小企业活不下去只是市场法则,政府无需作为。其三是从长远看,必须致力于农民工向城市产业工人的转变,实现“同工同酬同等待遇”,在此后劳动保障上强化“产业工人”的概念,彻底转变权利二元的现状。

    总之,庞大农民工群体失业不被统计进失业率的现状必须改了——不是数字意义上的表层改变,而是实质权利上的根本改变。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