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是基层 难点是效率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袁钟表示,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是本轮医改的核心问题之一,而4万亿元经济振兴计划恰是一场“及时雨”。至于投入的重点,基层医疗肯定是方向。
这一点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已点明。11月5日的会议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第四条就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为什么指向如此明确?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中央政府调整医疗资源分布的大好契机,也是为后面医疗改革铺路的必然选择。过去,医疗资源逐步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基层机构几乎陷于瘫痪,从而造成了老百姓,特别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村居民的就医困难。
即便在较为富裕的东部省份,医疗机构的床位也绝大多数在县级以上的医院里,拥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更是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在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人们看病不仅需要金钱,还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路上。
袁钟说,若能实现小病在社区、在乡镇即告解决,我国医疗领域的矛盾将大大减少。可是,如果没有政府大力的扶持,恢复人们对社区诊所、乡镇医院的信心,这一愿景可能永远是空中楼阁。
据卫生部有关人士的说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这些地方正是缺医少药无设备的区域,尤其乡村更是缺血、失血最厉害的地方,不管软件还是硬件,都急需大力投入。
不过,4万亿元投入多少到基层卫生,说法不一。
在本月例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目前尚不能确定具体数目。
此前有消息说,中央将于2009年安排近27亿元中央专项投资支持县、乡、村农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的形势下,这一数字有望增加。
袁钟提出,加大对基层医疗的投入,不仅仅要体现在硬件上,更重要的是在“人”的投入上。把乡村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得设备齐全不难,但是组织和留住足够优秀的医生却不容易。没有好医生,谁能够放心去看病?这就是投入的效率问题。“如果许多钱扔下去,只是建了几所房子,买了若干机器,却不能够为病人服务,那么这个钱也不能说用到了实处。”
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投入机制是极为重要的。政府在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经费之外,还要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养和人员经费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