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屹立的“水上长城”
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型大洪水,经过数百万军民的严防死守,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大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投入巨资加强长江堤防建设,筑就了一座“一堤一路、两林护岸”的“水上长城”。如今,经过加固的长江干堤结合三峡枢纽工程和蓄滞洪区的应用,长江能够抵御1954年型洪水,能够确保沿线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确保流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显著提高抵御洪水能力
长江流域占国土面积的1/5,生产了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的GDP,养育了全国1/3的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
长江中下游堤防,多系历史上单薄矮小的土堤逐渐加高培厚形成,基础并不牢固,隐患随处可见。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持续不断的整修加固,但限于经济和技术条件,一直未能达到规划的标准,在1998年的大水中,长江堤防频频告急,险情不断,经数百万军民的奋力抢护、严防死守,才得以安全度汛。
大洪水暴露出长江防洪存在诸多突出的问题,如堤防工程体系尚未达到规划标准、堤身基础质量差、安全隐患多等。痛定思痛,洪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使用国债进行长江干堤加固建设,对堤防迎流顶冲部位的迎水面进行护坡护脚,对崩岸严重堤段进行抛石固基,在堤顶设置防汛公路……经过近5年的建设,到2002年底,总投资282亿元的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干堤普遍加高1.5米至2米,堤身加宽4米左右,长达3576公里的加固堤防固若金汤。
还是那条长江,今年的汛期与1998年长江大水的防洪形势迥然不同:曾经是险象环生的长江干堤,如今已巍然屹立;曾经是千军万马、严防死守的惊心动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忙而不乱的景象;曾经堤内渍水漫溢,如今是稻果飘香,一片丰收景象……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表示:“长江堤防建设奠定了长江综合防洪工程体系的坚实基础,大幅提高了长江的防洪能力。”
为沿江4亿多人民带来安宁
2002年8月26日下午,1999年以来的长江最大洪峰缓慢通过武汉龙王庙堤段。
龙王庙堤后是全国闻名的小商品市场——汉正街,但见堤外洪水滔滔,堤内车水马龙,一位在汉正街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老武汉”欣喜地说,我们再也不怕“大水冲龙王庙”了。
龙王庙堤段是长江的著名险段,历史上这里曾多次发生堤岸脱坡、码头断裂等险情。如今的龙王庙堤段只是经过加固建设后长江堤防的一个缩影。武汉龙王庙、九江城堤防等重要险点险段,如今已变成了新的城市景点,到处洋溢着安泰祥和的悠然气氛。
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安徽省和县江堤被列入国家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58亿元。经过近5年的施工,江堤面貌焕然一新。
在和县历阳镇金河村,记者看到村民辛道银家的两层楼房已装饰一新,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过去,一家几代人都住着低矮的茅草棚,有钱也不敢盖新房。”辛道银激动地说,“江堤加固后,我花十几万元盖了这栋楼房,这可都是种大棚蔬菜赚来的。”
记者在和县采访时,普通老百姓谈及江堤建设,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江堤建设让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堤防工程是重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的大部分工程建设都在农村。堤防工程的建设,保护了农田和乡村免除洪水威胁,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保证了农民及其财产安全。
沿江地区发展迎来巨大机遇
作为国债投资的标志性工程,加固后的长江大堤,如铜墙铁壁般有效地抗御了每年汛期汹涌而来的洪水,也为沿江各地招商引资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给投资者创造了相对安全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加速发展。
长期以来,长江水患制约了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998年大洪水期间,湖北荆江大堤沿岸地区的外资大量抽走,乡镇企业萧条……正如荆州市有关负责人谈到长江干堤建设前诸多影响该市发展的不利因素时坦言:由于水患引起投资商的不安全感,制约了荆州的引资发展。
空前规模的长江堤防建设,加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使长江治理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荆州人民终于有了“定心丸”。如今,荆州的投资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一大批著名企业沿江落户,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感和积极性大大增强,那种“谈洪色变”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
如今,荆州人民正在绘制一张美好的蓝图,而绘制这张蓝图的信心正源于加固后长江大堤的安全保障。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