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2日
星期

“90后”中学生成立“太子堂”寻衅滋事

范静 王丽娟 本报记者 王亦君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22    [打印] [关闭]
    在“总堂主”的领导下,几十名“90后”中学生组成的“太子堂”,有组织地在社会上寻衅滋事称霸一方。从2004年成立到2007年被警方铲除,曾经横行北京市海淀区长达3年的“太子堂”堂主张葵日前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6年。堂内其他成员也分别被判处了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

    据了解,今年27岁的张葵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自小家境不错,父亲在外经商,家人对他十分宠爱。张葵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因为个子小,他一直是小伙伴们欺负的对象。“我跑得慢,同学都不带我玩,一般我都是自己玩,因此总有自卑感。”张葵说,童年所受的影响让他成年后特别喜欢热闹,喜欢被众人簇拥的感觉。高一辍学后,他随父亲来到北京生活,周末经常找一帮小兄弟来家里,大家一起吃喝玩乐。一次,他的某个兄弟诉苦说受了欺负,张葵便萌生了成立一个社团以“防止兄弟受欺负”的想法。

    2004年9月,张葵在海淀区成立了只有4个人的“太子堂”。张葵说,这个名字的由来,一是受了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二是因为他认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都像“太子”一样受宠。一些自认为不能从学校和家庭得到关爱的孩子,在他这里得到了“温暖”:每个成员过生日他都会给买礼物、送蛋糕;有人晚上不愿回家,就由他出钱去网吧包夜。越来越多的初、高中生聚到他的“太子堂”,“太子堂”的活动范围也从北京林业大学扩展到六道口、二里庄等地。

    2006年10月,“太子堂”已经发展到60多人,成员都是“90后”的中学生,张葵作为这群中学生的“大哥”,自封“总堂主”,设置了主管对外宣传和形象的“战堂”,负责打出名堂的“斗堂”,负责招募新人入会的“勇堂”,还有负责后勤事务的“胜堂”及对违反堂规或退堂者进行惩罚的“刑堂”。这5个分堂分工明确,分别由各自的“分堂主”管理,每个分堂下拥有10余名“手下”。

    今年7月,“太子堂”7名主要成员涉嫌寻衅滋事在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受审,公诉方——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列举了“太子堂”涉及的数起案件。

    2004年冬天,张葵家人计划在北京体育大学附近盘下一个饭馆,与出租方谈好价格后,对方却又要提价,张葵决定给饭馆点颜色瞧瞧,他带着十四五个“太子堂”的兄弟和一个女孩来到饭馆,分成两桌坐,其中一桌假装调戏另一桌的女孩,之后两桌人假装激烈打斗,实际上专砸饭馆里的桌椅板凳、餐具玻璃。

    2007年6月,张葵的一个朋友想租用朝阳门的一个麻辣烫摊位,但原摊主不愿转租,张葵便带着一群兄弟上门砸摊,将摊主赶跑。

    2007年7月的一天,一个叫史哥的人找到张葵,说他的女朋友在海淀健德桥附近的一个饭馆吃饭吃出了虫子,但饭馆不给换菜,让张葵找几个人去饭馆叫板。很快,张葵带了20多个“太子堂”的兄弟,赶在中午饭点儿前来到饭馆。他们两三个人坐一桌,只要一瓶可乐或者一盘花生米,其他都不要。坐了一中午后,当天晚上他们又照样折腾了一次。事后,史哥请张葵等人在大排档吃了一顿,并给了1000元“办事经费”。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