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教学点”
本报记者 亓树新文并摄
位于大山之中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天星乡茏陶村白沙坡,居住着114户苗族人家,有人口547人。其中1~4年级的适龄儿童60人,全部在村里的“教学点”上学。5年级以上的孩子,就到中心村的平安希望小学寄宿。这里离平安希望小学有13公里,要翻过两座大山。
平安希望小学一共有7个“教学点”,白沙坡是其中较远的一个。学校只有两名老师:46岁的张珍平和45岁的潘明莲,他们是一对夫妻,平时就住在“教学点”里。“教学点”有两间大教室,一间小教室,是2002年利用扶贫资金建的,算是大山里最好的房子。
他们的家安在县城,每周回一次家,回来时就买好一周的米面和菜。他们有两个孩子,都已经工作了,所以在这里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教学点”有60个孩子,分为4个年级,因为只有两名老师,因此采用复式教学,潘明莲教一、三年级,张珍平教二、四年级,语文、数学、科学、劳动、美术、体育、音乐科科都教。
他们在这里工作最大的困难是语言障碍。刚开始入学的孩子不会说普通话,而他们又不会说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时往往还得在班里找一个“小帮手”当翻译。
因为贫穷,这里的人很少走出大山,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全村只有两部手机,是出外打工的人带回来的。去年,这个“教学点”有了远程教育,这里的孩子才第一次看上了电视。
作为老师,张珍平、潘明莲最愁的是教学成绩上不去。学生“回到家就没有人管了”。这里的居民多数是文盲,因此对孩子谈不上教育。孩子上学“不想来就不来,一下雨就不来了”,他们就得挨家去找。他们迫切希望这里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潘明莲在进行复式教学。在她给一年级学生讲课时,三年级学生做作业。
▲这里缺少教具,学生们就用小木棍学计数。
▲去年“教学点”有了远程教育,这里的孩子们才第一次看上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