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4日
星期
学界新锐

系统论挑战还原论

——访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高炜
■本报记者 聂北茵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24    [打印] [关闭]
    一年前,一个刚刚42岁的中国著名女演员因患乳腺癌,回避西医,不幸去世的消息,曾引发了一场关于中西医孰优孰劣的大辩论。其实,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医药的命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一直紧紧相连,对其褒贬不一的争论始终不断。那么,中医到底是东方对世界的独特的认知方式,还是落伍的思想方法论?我们应该在什么层面上来看待中医呢?这不仅是中医自身的命运问题,在更深层次上,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的问题。

    近日,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广东东莞联合召开的首届“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上,一个年轻人的发言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这个年轻人认为:中国近代,科学主义盛行。一些中国知识分子把对西方科学价值的认同延伸到了医学领域,用西医的标准来拷问中医的科学性。那么,西医对世界认知的标准是唯一的吗?在对中西医的认识基础、病理、诊断、治疗四个方面作了初步比较后,他提出:中医系统整合论是对西医还原论的一个挑战。西医只是看世界的一个角度,基于实验、实证的方法而大行其道。反之,如果角度变了,则“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个年轻人就是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研究生高炜。

    记者:能先解释一下你的论题吗——为什么会认为中医系统整合论是对西医还原论的一个挑战?

    高炜:我认为西医在认识基础、病理阐释、诊断、治疗方面都并非十全十美。并且,其中的每个方面都没有逃离还原论的研究方法;与之相反,中医系统整合论则包含了系统、多元的特征,这对西医中的还原论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记者:能具体分析一下中西医在认识基础上到底有何不同吗?

    高炜:我认为西医的认识基础在于追求还原性,即试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其思想本质是在不断线性的追问中把世界的本质还原为一个原子本因,并在这一还原过程中建立一种绝对的因果性来解释世间万物。

    相对而言,中医则在传统思维基础上形成了“气-阴阳-五行”的中医理论模型,并构造出了独特的藏象表里学说以阐释人体的构造。在《黄帝内经》中,生命的生成活动、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得到解释。

    记者:能不能从中西医的对比中举个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

    高炜:比如,对病理的看法中西医一直是两个不同的传统:一个是追溯局部的简单性观点,认为人得病是由于某个器官的功能紊乱或者病变;与之对应的,另一个传统是整体的、功能的,认为人得病的原因是人体内的平衡与和谐被打破,治疗方法就是建立一个新的平衡与和谐状态。

    一般而言,西医认为人得病是由于外界的一种病毒或几种病毒……侵入人体为致病的主因。病毒入侵造成器官的病变,这又可以通过化学的分析方法精确的定义为某种细菌。而中医则观照了外界天、地的环境条件变化,以及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变化,综合地、辩证地、具体地考量每一个病人的特殊病症。认为人得病是因为阴阳失调,气脉不通,致使人体和谐丧失。

    记者:西医在诊断过程中,依赖于各种医疗设备器械,之后再由医生根据仪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治疗。这不是很科学吗?

    高炜:呵呵,但是西医旨在以不变应万变啊!把由概率得来的结果看作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是有失偏颇的,不同的病人和病情是千差万别的。我可不想让医生用概率给我看病。

    记者:中西医的不同,归根结底还是认识论、方法论的不同。

    高炜:是的。因此在治疗层面上,西医采取的是对抗疗法,即强调他组织行为的作用——用它物强行使无序状态回复到有序状态。而中医则侧重依靠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中医认为,治疗依靠的是人体系统内部的动力,核心在于通“气”,重在引导,亦即对自组织行为的强调——通过自身实现非平衡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绎。所以《黄帝内经·素问》主张,先养生,后治病。中医非常强调治“未病”,即主张在未病之前的食疗、健身、气功和怡情的作用。西医则往往是把二者断裂开来的,当做两回事。而且,中医是一种以草药为方剂和以药物配伍为综合配药的药学思想的实践。西医则是以化学合成为药剂,以治愈单一病症为方向的药学理念。前者显然与人体的亲和力强,而后者则往往是与人体格格不入的。

    记者:不过现在,国外的西医也出现了一些另类疗法啊!类似于中医外疗法的治疗方案,诸如:心理疗法、音乐疗法、色彩疗法等治疗手段。

    高炜:这其实是对西医治疗的一种反动,民间对西医在失望之余从全世界各种文化中借助医疗资源的一种医疗自助潮流。其中,中医也是另类医学之一,比如针灸在西方的时兴。

    简言之,西医用量化的、机械化的思路把病症还原到身体的某一器官,依据统计学的数据采取治疗思路。而中医则根据其独特的藏象表里学说,讲究对症下药。往往是一种疾病立有若干个方剂,每个方剂又有若干种药物。而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在抓药时候也会有所区别。

    记者:你的专业是科技哲学吧?怎么想到要做中西医比较这个题目的?

    高炜: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现代哲学的一个很热门的主题。我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中西医的比较可以看作上述主题的一个个案研究。我做这个题目也是基于我的导师李创同教授的视野,他受西方教育,一直以西方的路径在做科学哲学,现在以中国传统文化或者中国人的思考维度重新反思西方科学哲学中的问题时,碰撞不可避免地产生。

    记者:对于中西医的争论,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我反倒倾向波尔从量子力学诠释角度提出的那句名言:互斥不是对立而是互补,因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目标是共同的,都是为了给病人解除痛苦。应该让中西医这两种人体观、疾病观和方法论相互结合,让这两种不同文化相互共振。

    高炜:是的。所以我并不是否定西医,而是说西医之所长也正是其所短,中医亦然。这是对世界认识的视角不同,在这个把我们联系起来的“地球村”中,我们才会产生交流、冲突以及融合,现实中我们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自己。

    以后的发展可能是中西医,西中医,中中医……正如《周易》所言,“唯变所适”。

    现在回过头去看,中医也罢,传统文化也罢,我们能说什么是绝对传统的?

    我们都在相互学习、交流、抛弃、吸纳以及变化。

    记者:谢谢!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