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政府救市是社会主义的措施吗?
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美欧国家采取救市措施,使人们不仅对世界金融体系提出质疑,而且对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道路提出质疑。有人说,政府救市——银行国有化,政府收购银行不良资产、注资银行或购买银行股票,政府出面对经济活动干预——是“社会主义”的措施和步骤。
请问这种看法对吗?
读者 东方之川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吗?对于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根源,人们的确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美国的次级房贷和监管不力导致次贷危机和连锁反应,各国必须通力救市,加强对金融系统监管。也有人认为,金融危机暴露出世界金融体系存在缺陷,除了救市和加强监管以外,必须改革金融体系本身。还有人认为,金融危机意味着自由市场经济的失败,应当限制市场“自由”。
这些看法都有不同程度的道理,不少对策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笔者认为:把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根源归结为个别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问题,是缺乏说服力的。把危机的根源归结为世界金融体系的缺陷,无疑是深入了一步,但是单纯改革世界金融体系本身,并不能避免此类金融危机再度发生。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形式是发生经济危机的一般基础,但是,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是市场经济极度扭曲和金融关系发生畸变的结果。
二战以后的市场经济及其金融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一是货币符号化、形式化、虚拟化。作为纸币的价值符号同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本身相脱离,并取而代之,贵金属不仅不再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且不再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是个别发达国家的货币。
二是资本高度虚拟化,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地位本末倒置。作为所有权证书的虚拟资本完全独立化,并处于支配实体资本和主导经济活动的地位。
三是金融工具无限衍生,金融无限扩张。在“金融创新”的名义下,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花样翻新,金融形式杠杆化,“影子银行”大行其道,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融资能力无限扩大。由于上述重大变化,全部价值形式极容易泡沫化——纸币泡沫、资源产品价格泡沫、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GDP泡沫……虚假的市场繁荣掩盖了生产能力的过剩和潜在的金融风险。因此,要避免百年一遇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再度发生,从根本上讲,必须把扭曲的市场经济和畸变的金融关系纠正过来,发挥黄金作为纸币基础和外汇储备的作用,有效控制虚拟资本和金融形式的自发扩张。但这种变革不是改变市场经济的“自由”性质,没有市场活动的自由,就不再是市场经济。现在需要改变的是市场经济的具体模式,而不是取代市场经济本身。
世界金融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已到穷途末路了吗?这一次世界性金融危机完全可以和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相提并论;但是,笔者认为,把它看作资本主义末日的来临,实属危言耸听。金融危机本质上是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不过是经济危机的特殊表现和现代特征,而经济危机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和自身局限的表现。
一百多年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每隔10年左右爆发一次,颇有规律性,即经过消沉、逐渐活跃、繁荣、生产过剩、危机和停滞等阶段。其主要特征和表现就像恩格斯所描绘的那样:交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停工,工人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停滞状态持续几年,生产力和产品被大量浪费和破坏,直到最后,大批积压的商品以或多或少压低了的价格卖出,生产和交换又逐渐恢复运转。步伐逐渐加快,慢步转成快步,工业快步转成跑步,跑步又转成工业、商业、信用和投机事业的真正障碍赛马中的狂奔,最后,经过几次拼命跳跃重新陷入崩溃的深渊。如此反复不已。
而今天,由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新特点,经济危机更多地以金融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预言资本主义末日将要来临为时尚早。上一次大危机使美国经济在经济总量方面倒退了20年,但资本主义并没有因此而衰败。其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有相当的生命力。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必将对资本主义国家甚至世界经济造成重创和破坏,使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但还不至于达到致命的地步。其实,经济危机(不管是否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其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形式。经济危机可以加剧市场竞争,淘汰落后的技术、生产要素、企业和管理,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瘦身和重生。因此,世界有可能避免的是偏离了市场经济运行轨道的金融危机,而不是经济危机本身。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也许难以为继了,但资本主义不会在一次危机中死去。
资本主义国家的救市行动是社会主义的措施吗?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等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政府向陷入困境的银行注入资金,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将资不抵债的银行收归国有,持续采取大幅度降息措施,等等。就其实际内容来说,措施不外两种:一是对少数金融机构实行国有化;二是扩大政府干预市场的作用。
把救市行动看作社会主义的措施,至少是一种误解。误解不是来自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是来自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实践。按照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发达资本主义脱胎而来的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是: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实行共同生产、联合劳动和产品共享,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不再必要,社会生产统一组织和有计划地调节。但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产生于落后国家,其初级阶段和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有质的区别。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把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把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不确切地归结为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并付诸实践。其结果,必然是以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把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或政府所有制的形式;计划经济采取了国家管制和行政分配的形式;按劳分配采取了“大锅饭”的形式。这样一来,国有化和政府干预似乎就成了社会主义的措施和特征。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老祖宗”早就指出,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可以存在于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共同所有本身不等于社会主义;不可避免的国有化包含着经济上的进步,但国有化本身不是社会主义的步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商品生产普遍化的基础上劳动力成为商品,生产资料采取资本的形式,劳动采取雇佣劳动的方式;二是生产的直接目的是剩余价值。
国有化和政府干预的确是对私人资本和经济自由的限制性因素,但是,不管资本主义采取何种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还是德国模式和法国模式,也不管国有化程度是大是小,政府干预是多是少,只要没有根本改变上述两个基本特征,就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然如此,围绕这次金融危机所进行的所有救市行动、所有改革措施,可以提高资本主义文明的程度,但不大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