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学生到企业上课
这里不是军营,而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和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订单班”。他们的教室被称为“职场”,就在国寿福州分公司晋安区支公司的大楼里。
与其他校企合作的订单教育模式不同,国寿“订单班”是把职业学院保险专业的大三学生全部“打包”到公司来上课,使学员以准职员的心态进入职场进行就业前的热身。据国寿晋安区支公司总经理陈杰介绍,“订单班”学员是在毕业前一年进入企业,实行以企业为主、校方为辅的共同协管模式:由学院调派1名教师常驻公司,担任“订单班”辅导员一职;公司任命班主任1名,助教两名,双方共同负责学员的学业、工作、生活等,同时在班级内部成立班委会,设组长、督导部长、企划部长、班长,搭建学员自我管理的平台。
在对“订单班”的管理中,该公司特别注重订单模式与之后企业模式的衔接过渡。他们以公司《全员管理规定》为蓝本、结合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制定了《订单班管理规定》,其中包括“考勤管理”、“礼仪管理”、“职场管理”、“课堂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宿舍管理”、“用餐管理”等七大体系,与学员学分相挂钩,以对待员工的严格纪律要求来约束、规范学员行为,使学员在进入企业实践后,能迅速转变身份,无需重新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
记者问“订单班”的学员:“在这里上课和在学校有什么不同?”一名男生脱口而出:“以前上课可以打瞌睡,现在不行了,因为椅子后面有钉子。”学员们告诉记者,不仅学习的氛围不同,教学的内容也不一样。除了继续学校的专业课程外,更多的是公司的培训,涉及企业文化、个险、团险、银保、收展等多方面内容。由院校老师、外聘老师、公司高管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新设了“市场营销、商务礼仪、心理学、演讲与口才、保险经营与管理”等五门为学员“量身打造”的课程。
记者注意到,在“订单班”的教室墙面上,贴着“感恩”、“细节”、“执行”三块内容,这是国寿晋安区支公司的企业文化。今年夏季毕业的第三届“订单班”学员林建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如何感恩。过去我比较自私,不爱搭理人。现在我学会了关心身边的每个人,包括我的客户。”由于能够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客户着想,如今已是客户经理的林建业绩显著,收入颇丰,最高的月收入过万元。
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建平介绍说,该校和6家大企业先后合办过“订单班”,但多半都是顶岗实习,属于技术培训性质的。但是国寿的做法不一样,他们不仅仅教学生技能,更重要是培养人的精神。黄副院长风趣地说,国寿的企业文化很厉害,通过他们的“洗脑”,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个月之后就像个企业人了。
国寿晋安区支公司总经理陈杰告诉记者,保险业是人才流失率较高的行业,但是“订单班”的学员被公司录用后流失率很低。“订单班”至今已毕业了三届,即便个别学员最终没有被公司录用,也绝不会到竞争对手那里去求职。这就是“感恩”教育的结果。
国寿“订单班”的效果这么好,其经验是否可复制呢?陈杰介绍说,前来取经的同行不少,但至今还没有看到其他人操作成功的。他认为,“订单班”的成功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有高校任教经验的“双师型”管理力量。从思想、行为、生活各方面,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处去端正他们,去关心爱护他们。而学员的双重身份,使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知企业的经营运作,更要具备一定的高校任教经历。另外,运作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企业的负责人要有战略眼光,不能急于求成。这几年运作下来,前期的投入费用平均在40万元左右。这样的高额投入到底能为企业带来多少的利润回报,在之前都是不可预计的。因此这是“订单班”运作中面临的最实际问题。“订单班”的成功运作表明,这种培养模式一旦成功,带来的效益是远远高于前期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