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
星期
经济时评

10万亿地方投资当以民生为重

盛翔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25    [打印] [关闭]
    过去的一周,似乎成了各地政府的投资数字比赛。国务院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已刺激起地方政府新一轮投资热情。在一周之内,各地政府纷纷宣布大规模投资蓝图。就目前各地已公布的数据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逾10万亿元。

    这一方面固然说明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空前旺盛,另一方面也暗示“跑部钱进”可能也会竞争激烈,对中央审批机关的公正性亦是一种考验。如财政部官员所言,“现在看地方政府报的这些数字意义不大,因为很多项目最后能否获批还要中央说了算”,我们相信中央政府有能力将扩大投资的政策意图控制在“投资过热”的范围以内,避免出现过度投资引起的不良反应。

    为了争挤“四万亿”列车,地方政府不惜放大投资规模以备国家发改委“删减之需”,或许可以理解;但必须引起注意的一个不良倾向是:通观各地公布的投资蓝图,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民生工程所占比例普遍不大。

    据国家发改委人士表示,这次拉动内需“投资方向集中在民生领域(医疗、教育、文化等),占总资金比重或在60%”。“国十条”中有7项涉及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的特点十分明确。可是,从各地公布的投资蓝图和数据看,各地投资重点仍然是铁路、公路、电厂等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所占比例普遍没有达到30%。除了位居“国十条”之首的“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多有提及之外,医疗和教育这两大领域的项目,有的仅以概括性的表述一笔带过。

    这说明,一些地方政府着眼于短期利益的GDP崇拜依然很严重,而对改善民生的根本职责却多有疏忽。一方面,与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民生工程建设对GDP的拉动作用,也许没有那么明显,比如廉租房的大量建设可能还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另一方面,民生工程是长期根本需求,以后肯定仍有机会,而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能抓住这趟“四万亿”列车,可能就要等待很久。于是我们看到,民生工程没有在各地已公布的投资计划中充分体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扩大投资不仅仅应该着眼于对地方经济的短期拉动,更应该重点考虑长远发展和民众利益,将强力启动投资的政策措施,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着力改善民生很好地结合起来。地方政府投资唯有以民生工程为重,才能在避免陷入“扩大—通胀—紧缩”的恶性循环的同时,把经济增长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