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
星期

消极无望危害职场体验
主动调适学习灵活处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廉串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1-25    [打印] [关闭]
    企业倒闭、生产萎缩、裁员减薪、股市狂泻,让人们在冬天刚至的日子里,就体验到了严寒。特别是金融、IT、外贸等热门行业的员工,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更大。

    故事中3位主人公的遭遇,同事被辞退、奖金减少、福利缩水、加班费取消,已成为当今白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收入降低作为一种关键的外部刺激,除了在行为上让人们变得“节衣缩食”之外,对内在心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首先是负向的思维方式。经济危机对心理的最大危害是让人们对未来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觉得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无望感容易让个人形成极端负向的思维方式,总是以消极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轻松的办公室交流销声匿迹,同学的关心被解读为嘲讽,致使原本和睦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为了保全自己的职位,不敢承担风险,逃避工作责任,从而也会失去个人发展的机会,无望感进一步强化,导致生活乐趣的丧失,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因此,不是经济危机把一个人推下悬崖,而是个人看待危机的方式,让自己失去生活的勇气。

    其次是不良情绪的频率增加。受到经济危机导致的负性工作生活事件的影响,人们出现不良情绪的频率会增加。焦虑和抑郁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不良情绪。焦虑的表现是内心的莫名恐惧,好像大难临头,却说不出为何;或者虽有担心的对象,但这种担心在多数人看来过分了。焦虑还同时出现在与之伴随的生理反应上,比如头晕、脸变红或白、口干、胸闷、腹胀或腹泻、尿频、手脚发麻或发凉或者搓手顿足、坐立不安等。

    抑郁比焦虑要复杂,其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直到悲痛欲绝;以前喜欢做的事不喜欢做了,遇到高兴的事也高兴不起来了。除了内在的体验,抑郁也有外在表现,比如愁眉苦脸甚至垂泪,说话音调低,说话、活动变得缓慢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些负面情绪,但是频率较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些不良情绪出现的频率会增加,达到一种程度就可以诊断为心理疾病。因此,我们需要经常关注自己的情绪,必要时可以接受相应的专业帮助。

    面对由经济危机导致的心理危机,企业和个人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为企业来讲,可以考虑给员工开展精神福利,引进“员工帮助计划(EAP)”的理念,请专业的心理机构为员工提供职场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案,给员工一个释放压力的管道,以增加员工抗压性,发挥潜能,将危机转化为员工提升综合素质的动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为员工个人来讲,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增强自身抵御危机的能力:

    第一,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乐观积极的心态就是把好的、正确的方面扩张开来,遇到困难积极思考解决方法,并投入行动。面对经济危机,国家、企业、个人都可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也肯定存在很多好的方面,这就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即使自己无法解决当前遇到的难题,也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通过全社会的努力经济困难一定能够解决,自己的未来是美好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某种困难出现时,如果你只去关注这种困难,那你就会因此而情绪消沉,但如果你更加关注困难的改变和问题解决时,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充满力量。同时,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不但使自己充满奋斗的力量,也会给你身边的人带来阳光,维持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

    第二,掌握情绪调节的简单方法。首先,情绪可以通过认知改变而得到缓解。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从多个方面分析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不断进行练习,形成思维定势。其次,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能够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的影响。参加一些自己的喜欢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加抗压能力,而且在集体中也能够建立安全感。

    第三,学习灵活的处世之道。灵活性是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调整自身行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文中谈到调整自己的生活开支,是面对经济困难的明智之举。此外,“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的建议,虽然不是应对经济危机的绝对真理,但其中蕴含着“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总之,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掌握一定的应对方法,把危机作为考验和锻炼自身素质的机会,把面对困难的压力,转化为工作和生活的动力,人生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