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大学生青春之歌特别嘹亮
11月25日下午,“励志青春——当代大学生在2008”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
9位优秀大学生代表:清华大学梁苏会、哈尔滨工业大学何晓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蒙祖海、清华大学胡凯、北京师范大学李菊、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谭之平、西南交通大学郭晨阳、中国地质大学袁复栋、北京大学郭晓春,为来自首都高校的1000余名大学生,讲述了他们和同学们在2008年奏响的激昂青春之歌。
为奥运拼搏坚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5级本科生袁复栋,是一名珠峰火炬手。5月8日9时17分,当袁复栋和队友顺利地护送奥运火炬到达珠峰时,袁复栋挥舞着五星红旗,心情无比激动:“所有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换来了成功!”
袁复栋回忆说,2008年5月8日,祥云火炬准备登顶珠峰。一路上大家齐心协力,彼此帮扶着向顶峰攀登。当攀登到海拔8100米时,袁复栋的羽绒手套不小心掉了,向下滑了10多米。“在平原上看来微不足道的距离,在海拔8000多米的地方,看着是那么遥远。”袁复栋明白,“一旦没了手套,不仅意味着手指将被截肢,也意味着无法完成后面的任务”,但这个小伙子仍坚持着往上攀登,同时又祈祷不要起风。这时,两位队友正好向他赶来,在队友的帮助下,袁复栋幸运地拿到手套,“那种感谢不是‘谢谢’两个字可以表达的,队友的帮助让我永远铭记。”
当他们行进到珠峰最难翻越的8600米时,天还一片漆黑,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袁复栋的心紧张地“咚咚”跳个不停,手脚都在发抖。但他想到这是为了奥运而拼搏,就鼓起勇气,踏上梯子,死死地拽着绳子,一步一步地在坚持中跨越难关……
被称作“眼镜飞人”的清华大学研究生胡凯,是北京奥运会出场比赛最多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他在男子100米比赛中闯入次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奥运男子百米第二轮的运动员;在男子4×100米接力中,他带领中国队杀入决赛,创造了中国田径在这个项目上的新历史。
胡凯说,7年来他经历了无数苦辣酸甜,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夏天酷暑难耐,“被太阳晒得发软的跑道上,发出一股股塑胶味,发烫的跑道与胶鞋的摩擦让我们的脚就像在火上烤一样难受”;冬天寒风凛冽,他们迎着刺骨的北风一圈圈地奔跑,“被汗水打湿的头发在训练间隙又迅速结成了冰凌,可谁也没有在意。”
胡凯认为,除了身体上的坚持,精神上的坚持更是一个运动员能否实现梦想的关键。
2006年的一场比赛,胡凯大腿严重拉伤,在这期间,运动成绩由鼎盛时期的10秒27下降到10秒60。“这对运动员来说是致命打击”,胡凯说,当时除了他和他的教练还在默默坚持外,其他人都认为他再也不可能回到巅峰状态了。
在恢复训练中,胡凯的训练强度曾接近他的最好水平,可是由于久疏战阵,刚在训练中树立起的一点信心又被比赛的无情事实所击溃。“胜利往往产生在最后坚持一下之中”,胡凯说,在“好运北京”测试赛中,他以个人最好成绩获得宝贵的奥运参赛门票,并在不久之后的亚洲巡回赛中,以主力的身份带领中国接力队以平全国纪录的成绩挺进奥运!
2008年8月15日,胡凯如愿地站在了奥运会赛场上。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曾尽匹夫责,不负少年头。”
成长为真正的军人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郭晨阳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蒙祖海,是两位普通的国防生。他们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救援中,用爱心、责任和行动,践行大学生的使命,努力成长为真正的军人。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郭晨阳迅速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国防生救援队,赶赴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当晚,郭晨阳和同学们被安排救援都江堰光明巷一栋6层高的居民楼。一路摸索到达灾情点后,6层高的民房在地震后只余下约一层楼高的废墟。这时他听到有人发出颤抖的声音:“解放军来了,有救了。”这让郭晨阳倍感责任重大。
第二天清晨,郭晨阳他们被安排到都江堰市体育中心搭建救援帐篷。在赶赴体育中心的途中,路过郭晨阳的外婆家。在那里,郭晨阳努力寻找那栋熟悉的房子,但是,他只看到了坍塌的废墟和无助的人们。“那时,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已不敢想外公外婆到底发生了什么了。我多么想停下来去看看呀。”
但是,一名预备党员、一名国防生的责任让郭晨阳马上冷静下来:“我们要全力以赴从废墟里抢救出更多的幸存者,让一直守候在废墟周围的父老乡亲不再伤心。我选择走军人这条路,就应该像一名真正的军人那样为灾区的救援行动付出自己的努力。”
5月17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蒙祖海和27名同学,主动来到成都火车东站搬运救灾物资。刚到车站时,看到堆成小山的救灾物资,车站调度员只说了一句话:“这些都是救命的东西,你们辛苦了!”没有丝毫犹豫,蒙祖海和同学们就挽起衣袖,立即投入工作。
刚把这些物资全部装到卡车上,从外省来的救灾物资又到了,他们马上将火车上的物资卸下来,再把它们装到去灾区的卡车上。救灾帐篷一顶有上百斤重,大米、面粉等一袋也有50公斤,每天需要搬运的救灾物资至少有上千吨。就这样,从5月17日到5月22日,他们一干就是5天5夜!
在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下,蒙祖海经过层层选拔,被安排到绵阳江油灾区的灾民安置点进行心理安抚工作。
5月24日午饭时,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位右半身瘫痪的老人,左手颤微微地拿着刚打好的装有稀饭和榨菜的纸盒,一不小心,全洒在棕垫上。蒙祖海飞快地走过去,扶起老人,整理好床位,帮他重新打好饭,一勺一勺地喂给老人吃。这时,老人用长满老茧的左手紧紧抓住蒙祖海的手说:“娃,你是好人,谢谢你!”
对话世界做大国青年
在2008年,中国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了泱泱大国青年的良好形象。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梁苏会,直接参与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她深信“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梁苏会说,志愿者的工作非常辛苦。在首都机场服务的志愿者的作息时间必须跟着飞机走,“有时凌晨1点刚躺下,早上4点就必须爬起来。为了不误点,每个人都会把闹钟设定好几次”;检票口的志愿者上万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同一句话语;举重比赛加重员志愿者每天累计给杠铃加重达到5吨……
志愿者的责任心表现在甘于做小事,不计个人得失。梁苏会所在的志愿者业务窗口,负责给“水立方”1000余名志愿者发放服装,衣裤鞋帽,“加起来每人有10件物品,男女款式不同、上衣和裤子号码不同,为的就是让志愿者穿上合身的制服”。梁苏会说,每当听到赛场内传来观众的欢呼,自己也难免想亲临现场感受一番,“但是志愿者的责任心告诉我,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我相信,志愿者是奥运的形象大使,是中国的形象大使。”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郭晓春,用自己的独特行动为奥运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2004年,郭晓春组织成立北京大学奥林匹克文化协会。“作为一名要进行文化交流的社团创始人,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十分重要。”郭晓春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大国青年”。
2007年,郭晓春到联合国进行了9个月的实习。在实习生活中,郭晓春深刻地感到,让世界了解中国,不是通过一个两个人就可以展示的,而是需要当代青年人共同努力,共同为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大国而勇敢担当!
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感,郭晓春回到了燕园。由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授权,北京大学主办的人文盛事“2008奥运·冠军论坛”正好进入最关键筹备阶段,“奥林匹克文化协会”由于它特殊的定位当仁不让。
罗格、陆克文、布赖尔、基辛格等和来自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同聚北大,共同探讨成功要义。事后,国际奥委会官员称这次论坛为人文奥运的盛典,校内外人士慨叹这一精彩的文化盛宴居然是由一个以学生志愿者为主的团队在做,萨马兰奇先生临别时亲切地对郭晓春他们说,“I am proud of you ,I am proud of China.(我为你们骄傲,为中国骄傲)。
郭晓春说:“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青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自觉承担起这份时代的使命,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并肩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对话世界,共同成为这个时代浪潮中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国青年!”
据了解,在清华大学首场报告会后,报告团还将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在河北、山东、上海等地进行宣讲。
本报北京11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