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建标志城,我们来记录历史
被舆论忽视了大半年的“中华文化标志城”终于又进入公共视野,原来人家建设的步伐始终就没有停止过。“肯定要建”的强硬底气不止一次表达过。早在“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济宁市长就说过:允许有争论,但是标志城肯定要建。早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当天下午,济宁市领导就指出,810万济宁人民正紧紧抓住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和山东省加快建设鲁南经济带两大历史性机遇。在“中华文化标志城”官方网站查看,济宁当地政府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标志城”的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在国家经济低迷的当下,从上至下都纷纷投入巨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标志城”以其大投资而获得了一次难得的“东山再起”良机。当初备受质疑的“数百亿”投资,如今仿佛突然得道升仙,在其官网上就赫然贴着文化部的一个最新文件——《推动文化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文件号召“加大投入,拉动内需,文化工作者也要有所作为”。“标志城”终于找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必建无疑。
反观当初铺天盖地的质疑,舆论的力量有时竟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当初,全国“两会”上有一百多位政协委员签名反对该计划;全国各大媒体几乎一面倒地发表评论,质疑“标志城”是否劳民伤财、是否形象工程、是否能代表中华文化、是否能代表民意、是否慷纳税人之慨;各大网站成千上万的网友表达反对、批评、质疑之声……如今看来,所有舆论看来都不过是隔靴搔痒和蚍蜉撼树。原来,“政绩”有时魔法无边,只要在想象中认为它100%获益,那么就可以让一些官员罔顾民意舆情,逆势而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既然舆情民意无法冷冻“标志城”的建立,甚至无法迟滞它的建立,那么就让它建立吧。既然我们没有制约它的权力,那我们就学做春秋时的董孤、太史,记录下又一座举世惊叹的“奇迹”建立的历史吧。
北宋时,宋真宗不顾民力耗费巨额民脂民膏,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泰山封禅,意欲通过一个想当然的“祭天仪式”,伪造一种一厢情愿的“祈福幻象”,其结果不过是让历史永远记住了一个荒唐与蒙昧的笑柄。明朝时,明武宗朱厚照不顾群臣之谏,甚至对进谏之人进行大规模的“杖刑”,执意出游江南,无视众议的这个权力者,让历史永远记住了他的荒诞与暴戾。
历史往往有相通相似之处,历史的很多规律常常改头换面以不同形式登场,而种种权力的一意孤行和“奇迹”的建立,莫不以冠冕堂皇的理由为先锋。中华文化标志城在遭受无数非议后仍然意欲登上历史舞台,民众无力拦阻,那就把它的来龙去脉如实记录下来,载入史册,供历史评判吧。有句名言说得好:你可以在一时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