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日
星期

我的旅游之路

■周小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1    [打印] [关闭]
    我最早的旅游记忆是学校组织的春游。一开春,我就盼着花开,这样就可以和同学去公园痛痛快快玩一天。记得小学四年级春游去颐和园,我带上馒头、榨菜,背上水壶,揣上两毛钱,跑去挤公交车。到了颐和园,我们一个上午都要排队,才能等来划船的机会。在船上,我们交换着各自的食物。下了船,女孩儿捉迷藏,男孩儿玩打仗。

    1979年,我获得了大学的奖学金,想去北戴河看看。以前北戴河是中央首长休假的地方,现在我一个普通百姓也能去,很是兴奋。我那会儿住不起旅馆,正发愁时,有个农妇过来问我们要不要住她家“5块钱一晚的帐篷”。那是在海边沙滩上支的帐篷,除了凉席、枕头什么都没有,上厕所跑出去老远。不过我们很知足。那一趟花了我20块,相当于半个月生活费了。真够“奢侈”的啊!

    1983年,我和老公选择“旅行结婚”,去了青岛、泰山、大连。一路很辛苦,因为是暑期,旅游的人特别多,在青岛我们只能住学校。我睡“三·一班”桌上,他睡“三·二班”桌上。去大连的船票特别难买,好不容易才抢到两张底舱的。船在海里晃荡非常厉害,我吐了整整一夜。我们的新婚旅游就这么辛苦,但很快乐。

    1992年,我在美国读书的一位朋友说他圣诞节计划去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这让我羡慕得要命。我没有挣大钱的好专业、没有用公款溜达的好工作、错过了留学的机会,感到这辈子“出国旅游”只能是梦想了。

    没想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国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增强,很多国家对中国敞开大门。假期多了,老百姓有闲钱了,旅游成为寻常事。2001年,我办了护照带女儿去韩国。2002年去埃及、土耳其,然后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新西兰。只要时间允许,我们可以去任何地方。

    不仅如此,私家车的普及使旅游变得简单易行。2005年,我在搜狐旅游网看到有人吆喝自驾车去新疆,马上报名。三辆车,九个陌生人一天就成了朋友。从北京出发经内蒙古、甘肃至新疆,横穿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行程24天,跑了一万五千多公里。

    短短30年,“旅游”以各种方式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