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日
星期
兰州大学学生到榆中县学校支教,到田间宣讲惠农政策,到山里挖坑植树,
到孤老群众家送菜粮煤油,到流浪儿童救助站帮助孤儿——

一所大学和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融合

本报记者 王烨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1    [打印] [关闭]

    

    兰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江燕联系赞助商,把榆中县园子乡小岔村上大路社园子中学的30名孩子带到兰州参加“做一天山里孩子的哥哥姐姐”活动。只有每个年级成绩前10名的孩子才有机会参加,这是他们长这么大第一次走出大山。图为去年12月20日江燕在兰州市白塔山公园给同学们做解说。

    席艺博摄

    上周末,兰州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的研究生陈梓娴刚刚带山里的孩子们去兰州市看过山外的世界,这个星期,她又开始忙着操办下周将要进行的“挑战主持人”比赛。

    陈梓娴是今年8月底来到位于兰州市榆中县三角城乡大兴营村的榆中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县二中”)支教的。每个考上兰大的研究生,只要愿意都有机会在正式读研前到榆中山区的学校参加为期一年的志愿支教活动,陈梓娴就是兰大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陈梓娴所在的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有点“特殊”,这所甘肃省的重点高校不在兰州市内,而是在国家级贫困县榆中县。在这里上学的大学生不仅要为大学学业忙碌,还要忙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建设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大学生们各施所长扮靓这片黄土地的同时,这片黄土地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片广阔的社会实践天地。

    大山里的支教接力

    就在陈梓娴忙着为“挑战主持人”比赛写策划、拉赞助、找设备、组织孩子报名的这几天,4名曾在县二中支教的“前辈”故地重游。他们在事先并不认识陈梓娴的情况下,毫不见外地“盘问”她的工作。

    “课间兴趣小组还搞不搞了?”“我们当年建的图书室还在吗?”“还带不带孩子们去城里看看?”

    县二中校长张少华饶有兴致地坐在一旁听大家唧唧喳喳地讨论。眼前这些博士生、硕士生,曾经都是他手下的教师。“每年都有人来找新老师谈话。”张少华知道,这样的讨论对他的学校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一些像图书室、辩论赛、课间兴趣小组等创新有效的教学设施和手段被保留了下来。

    在张少华看来,支教老师的到来不仅是弥补学校师资缺口,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把高校,甚至兰州市区的资源一起带到学校。

    “他们对贫困生进行家访,摸底调查,再通过兰大团委到城里给孩子们找赞助。”张少华介绍,仅去年一年,兰大支教老师就摸底调查了300户贫困生家庭,对200余名孩子给予了总额约20万元的资助。

    据悉,县二中90%以上的学生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贫困生,1/4的学生为极度贫困。比县二中更加困难的支教点在北山地区还有很多,那里距榆中县城有120多公里山路,往返一次至少需要5个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支教老师在支教点开展活动、扶贫帮困所花的钱大多是在兰大团委的支持下,向当地乃至全国各地的赞助商募集而来的。

    高校资源浸润干涸的黄土高原

    研究生支教团只是兰大支援榆中建设的一股很小的力量。无论在偏远的山头乡村,还是较近的县城田间,到处都能看到兰大学生的身影。大学生们在高校团委和各种学生社团的组织下,以各种形式为建设榆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年10月,兰大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就会向新生回收军训服。“一套军训服能卖25元,今年收了100多套。”该协会前任负责人苗志娟告诉记者,他们用出售军训服换来的钱给榆中县三角城乡化家营村的困难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秋冬季节,协会每隔20天去化家营小学支教一次,春夏季节每周三都去支教。

    定期到榆中县学校进行支教是各类学生社团开展的最常见的活动。此外,有的学生走进农村,为广大农民宣讲惠农政策;有的学生走进大山,挖鱼鳞坑植树;有的学生到孤老群众家里送菜粮煤油;有的学生在流浪儿童救助站帮助孤儿走出心理阴影。

    给农民讲政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数农民不识字,少数识字的看不懂政策性文件。”兰大政治与行政学院团委副书记李建国说,每次组织同学们下乡,事前都要做好几手准备,“文字一定要搭配图片,图片要搭配小品,小品最好能和文艺表演一起进行,这样农民才看得懂、愿意听。”

    今年10月底,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会员到榆中县夏官营镇强制戒毒所走了一遭。33名大学生和戒毒人员一起参加锻炼,干农活,协助疏导戒毒人员心理。

    “我们本来要请心理专家到所里来,现在我发现普通大学生过来与戒毒人员交流效果更好。”戒毒所所长黄宗宽说,“大学生平等对待戒毒人员,不嫌弃他们,是对他们最好的抚慰。”

    黄土地成为学生社会实践沃土

    这两天,兰大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石建东正和黄宗宽商量,想把戒毒所作为协会的定点社会实践基地。为此,石建东再次使出了“死缠滥打”的绝招:几个月前,为了能让协会到戒毒所开展一次活动,他徒步去了夏官营四五次。

    对石建东来说,他的社会实践从那时就已经开始了。

    “最开始是打电话,后来发现打电话不行,人家不重视,还是得自己跑过去。”石建东说,前段时间,自己和协会另外几个负责人一有课余时间就往戒毒所跑。因为去那里的车少,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带上一瓶水步行过去,“单程就要40分钟。有时所长不在,还碰不上管事的人。”

    黄宗宽说,要不是几个大学生来回跑得勤,自己说不定到现在还没同意他们去戒毒所搞活动,“跟戒毒人员相处,语言上、行为上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学生娃娃得事先过来培训才行。”

    在兰大物理学院,一些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动手能力强了,“情商”变高了。

    物理学院团委目前正筹划着为他们的定点社会实践基地——榆中县北山哈岘乡初级中学募集善款建图书馆。为了拉赞助,物理学院的同学们扛起摄像机和照相机,打开话匣子,干起了自己并不擅长的宣传和说服工作。该学院团委书记罗鑫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宣传画册,还要写博客、联系媒体,我们很少有机会说那么长时间的话。”

    用兰州大学团委书记安俊堂的话来说,一所建在国家级贫困县内的大学能通过挖掘自身的资源给地方发展带去帮助,而贫困县本身的特殊环境又能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的社会实践大多在农村,同学们在农村做好一件事比在城里做好一件事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得到的锻炼也就更多。”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