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奢华和喧闹的校庆
让学生领略大学精神的校庆
不知是中国人酷爱“八”这个吉祥数的缘故,还是当年“大跃进”时期留下的丰硕成果,总而言之,2008年红红火火迎校庆的学校数不胜数,不仅红了一把,而且红了一年。
校庆应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校庆活动往往是凝聚校友人心、展示学校成果、扩大社会资源、改善校园环境乃至宣传学校形象的大好时机和重要载体。
历史不应是既往史实的述说,而更应是对有价值的精神的追溯、提炼和典藏。不知有没有人想过,在一场又一场热热闹闹的校庆“盛宴”散场之后,究竟给在校的学生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一所好大学的筑成,必有其共性的标准、精神的要素。
首先是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及个人的品德和气质。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武汉大学校长王星拱……在距离今天尚不久远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批令人尊敬的大学校长,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见解,有着担负国家民族使命的强烈责任感、坚持真理的勇气以及富于牺牲精神的气概。
还有“自由民主、兼容并包”的风气、认真、严谨、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以及教师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等等,这些关键因素才是一所好的大学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学术声望、能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必要土壤和条件,这一点是被历史早已证明过的。
有人说,历史上出现思想家和教育家,大都是在动荡和大的历史变革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这一阶段难道不是一次大的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吗?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却很难出现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实,教育的理念如今已不那么重要,关键在于教育者们能否坚守那份价值。
大学的变革也需要青年的积极参与。通过校庆,师生一同从追忆历史的过程中获取一种精神的力量和价值标准,明了什么是大学精神,明了什么是最好的大学教育,从而反思当下,面向未来,这才是最为有意义、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