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者 崇尚学术
尊重学者,就是要尊重学者的劳动和创造,这是大学讲究“四个尊重”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营造和谐学术天地、优良学术环境的根本所在。在大学,尊重学者首要的是为学者们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提供宽松、宽容和宽厚的环境和条件,为新思想种芽的成长提供阳光和沃土。尊重学者,也要尊重不同的学术流派、学术观点,要增强学术研究的自由。尊重学者,还要尊重学者的个性,尊重他们学术探究的成就,包容他们学术探究中的失误。
崇尚学术,既是对大学的学术地位的认可,也是对大学的学术追求的认同。崇尚学术,应着力于呼唤学术精品、弘扬学术精神和营造学术环境。
呼唤学术精品,就是要形成努力创新、力求精品的学术精神。学者要树立精品意识、上品意识,拒绝平庸、杜绝赝品。精品和上品是一个国家学术发展水平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积累的基石,也是一个时代先进文化的结晶。大学树立这种意识,正是发展和提升其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的极为有效的切入点。着力提高办学质量,是当前大学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而着力提高学术研究质量,是当前高校科学研究发展至为重要的目标。无论是提高质量还是着力创新,根本还在于学术研究要出精品、出上品。
弘扬学术精神,就是要弘扬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学术品格,笃实力行、献身真理的学术风采,以及述所未述、发所未发的学术内涵,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学术气度。这些学术精神的养成,是大学一流学者应具备的深厚的学术底蕴、深邃的学术眼光和深广的学术气度的重要标志。武汉大学建校伊始,就提出“学术研究要向深邃处发展,防止课程之浅薄”。
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完人”的王星拱校长,在抗战期间曾率领师生西迁乐山,于艰难时世秉承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理念,倡言“学校是学术天地”,提出“努力使武汉大学不愧为全国知识的中心”的目标。新中国任职校长13年的李达先生,被称为“为学术而生的人”。他们以尊重学者为己任,以崇尚学术为天职,以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为使命。正是这些追求,方使一所大学得以维系根脉,在传承历史中创造未来。
营造学术环境,就是从学术氛围、学术风气、学术品质诸方面入手,建立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尊重知识和创造的学术氛围,树立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术风格。大学向来是不同思想观点生成、聚汇、碰撞、激荡的场域,是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的园地。在科学研究中形成不同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和理论体系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是优化学术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风范的基本要素。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我来武汉大学工作已有7年,自那时起一直怀有一个梦,就是把珞珈山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老图书馆的大厅辟为“珞珈讲坛”,一流的学术大师能以在这里讲学为荣耀,让这座巍峨建筑成为令人神往的学术殿堂,让珞珈山遍撒学术的种子,成为一片锻造学术、淬炼大师的沃土。如今,在武汉大学建校115周年之际,这个梦终于要圆了。
作者小传:
顾海良,武汉大学校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社政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党的十七大全国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成员、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
教授、博导,先后出版和翻译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画说〈资本论〉》获“五个一工程”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获第四届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视界》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