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8年12月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专版
塑造新员工 践行新责任 文明共创促进和谐发展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2008-12-02
    2008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以下简称为广东移动)迎来了精神文明硕果的成熟期,共1个部门和13家地市公司获得“全国文明单位”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广东移动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探索实践,不仅给广东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本文将从几个侧面展示广东移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之路和成功经验。

    10月26日,羌历新年前夕,汶川县威州镇迎宾广场出现了与往日不同的热闹场景,广东移动支援汶川“暖冬计划”二期款物捐赠仪式在这里举行;继捐助369万元抗震救灾款之后,广东移动员工再次捐赠275万元用于帮扶汶川县“三孤”人员和特困户。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出席了捐赠仪式,他称赞说“中国移动不错,干得好!”次日,在号称“西羌第一村”的绵池镇羌峰寨,广东移动与汶川县就业局联合举办的特色羌绣职业技能培训正式开班。

    三分之二市公司获评国家级文明单位,文明创建形势喜人

    2008年,广东移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1个市公司中有20个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并有多个市公司向国家级文明单位冲刺。近日,珠海分公司、揭阳分公司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中山分公司、惠州分公司等11个市公司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是核心,关乎企业的“精气神”。广东移动通过健全体制、完善规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纵深拓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人心;以文明创建为契机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服务提升工程,紧密围绕公司中心工作,提升员工职业道德素养、技术专业素养,打造活力基层班组,实现“两个文明”的融合互促;以系列感恩回馈行动、企业与城市文明共建、创新慈善公益模式等方式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文明成果转化为对社会文明进程的推动力。有力提升了企业软实力,增强了企业综合竞争力,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企业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力支撑。

    “近些年,广东移动一直以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推动我公司全面工作的有力抓手,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促进公司各级组织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回顾近一阶段的工作,广东移动党组书记、总经理徐龙表示。

    塑造新型员工,化精神文明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在广东移动党组书记、总经理徐龙“我们要将企业自身打造成为信息化人才的聚集中心和孵化基地”的指示下,将员工的培养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成为广东移动的创举。在具体工作中,广东移动着力营造富于广东特色的职业文化;注重从专业出发、强化员工对“移动信息专家”的身份认同;注重先进典型感召力、深入开展“选树”活动;注重员工学习培训。

    建设服务文化,提升专业技能

    在致力于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并逐渐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型的过程中,广东移动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企业目标管理,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通过开展“我的信息化一天”、行业发展分析交流等活动,提升广大员工对于“移动信息专家”身份的认同,提高员工专业素养,创新信息化服务。

    广东移动注重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完善服务行为规范,在开展服务提升工程、培养“发现”文化的同时,广东移动开展“3Q服务攻略”,从“心”定位,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3Q服务攻略”活动从“我的客户是谁?”、“我能为客户做什么?”、“我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三个核心问题出发,通过攻坚战集中资源,攻克服务难题;通过增值战实现服务创新与服务提升;通过攻心战进一步夯实服务意识和服务内涵;建立起提升服务的长效机制。

    为帮助员工树立“我们是移动信息化专家”的理念,落实“创造无线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企业使命,广东移动在全省开展“我的信息化一天”系列员工互动活动,以营造人人关心数据业务、使用数据业务的氛围。在信息化小品比赛中,各部门精心打造“信息化”小品,将数据业务以小品的方式包装,并贯穿故事情节始终,为数据业务的普及增添了趣味性和娱乐性。飞信、校讯通、红段子、手机支付、易登机等数据业务的便捷高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提升员工专业素养竞争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夯实基础,广东移动积极开展数据业务、行业发展、竞争格局等方面的交流,利用班组博客、沟通会等载体宣贯企业发展理念与行业发展趋势,引导员工结合本职挖掘业务潜能。在广东移动的班组博客上,员工关于数据业务的帖子达5000多条。针对员工的关注热点,广东移动在2008年的总经理沟通会上就此展开了充分交流,“如何开展数据业务推广”、“如何在业务转型期间拓展数据业务”以及关于全业务运营探讨等话题的延伸探讨,解答了员工的困惑,也激发起员工提升业务能力的动力与热情。在TD业务开通之初,广东移动员工便利用业余时间对TD业务进行实地测试与研究,并将测试结果形成文字予以分享探讨,充分体现了员工个体的敬业精神与专业素养。

    发挥榜样作用,营造学习氛围

    当许多人只能在好莱坞电影中寻找超人时,广东移动的员工却发现,“超人”其实就在自己身边。黄昭文就是这样一位“数据超人”,有“增值”明星之称的他十年来坚守技术岗位,自主完成“WAP业务质量评测系统”“数据业务辅助系统”等十大科技创新,为广东移动互联网的集中管理、增值业务的拓展做出突出贡献。

    而正是由于广东移动对先进典型的不断奖励、宣传,黄昭文等一批默默无闻,却创出巨大价值的员工才走到了闪光灯下。为塑造员工先进典型,以先进典型的榜样感召力激发员工工作激情与服务热情,广东移动将党员先锋模范事迹宣传,以及服务、技术、行业等各领域的评比纳入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范畴。通过开展“服务明星”、“技术能手”等评选活动突出务实进取的精神;通过表彰在抗洪、抗冰、抗震救灾抢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突出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建立公司荣誉库,树立基层典型。同时,为深度宣传突出模范带头作用,广东移动共编写了63个先进模范党员的真实故事,并以故事会、演讲、表演等方式进行宣传;在评选过程中引入“深入采访”、“深度挖掘”、“万人网络投票”等环节,突出先进典型人物的感召作用。

    广东移动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内训师培训,利用大量的生动案例,结合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员联系工作实际,转变思维,更新观念,帮助受训专兼职的培训讲师提升素质、迅速成长;还组建起一批本省的培训师队伍,负责对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和宣贯工作。自广东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以来,以市场经营部等为代表的基层团队迅速组建了文化建设小组、学习创新小组、“活力100”班组建设小组,坚持组织全部门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如,观看《于丹评论语》、《大国崛起》、《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等热点录像;结合当前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传播推广重点工作,深入讲解名片著作中的精髓,尤其是挖掘其中对本职工作的启示和延伸点,促进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广东公司已经形成了非常浓郁的学习氛围,集中学习和分享也已成为一种习惯。网络时代不仅需要‘单枪匹马’,更需要‘千军万马’,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一个企业的发展更是以人才作为基础。”徐龙表示。

    践行企业责任,化企业文明为社会文明进程的推手

    广东移动的责任型社会形象通过有规划的公益行动,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正在带动更多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这是广东移动精神文明建设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创新行为,为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

    公益事业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在发展企业文明的同时,广东移动注重企业慈善事业、公益活动的创新,让企业文明与社会文明相融互促。广东移动提出:“任何一项慈善活动,它的意义,并不止于捐助本身——‘授人以鱼’是最低层次的慈善;让受助者可以通过帮助掌握自强的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困境,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实现了慈善活动的一个飞跃;而通过感化受助者,让其有能力将别人的爱心传递下去,实现关爱扩散效应,营造和谐感恩氛围,才是最高层次的慈善”。

    广东移动以实际行动创新公益模式,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2006年,广东移动通过语音和短信平台,向广大移动客户开展广泛募集,向广东省扶贫基金会移交7300万善款,用于开展“四个一万”爱心工程(即捐助一万个贫困大学生,为一万个农民提供信息化培训,帮助一万个残疾孤儿康复,帮助一万个贫困家庭建设安居房)。广东公司认为,推进“四个一万”,更深的是借助“四个一万”,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以此善举带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反哺社会的行列,从而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互帮互扶、共同前进的良好风气,最终惠及千千万万。

    在开通短信捐赠平台给众人的爱心种子提供生长环境的同时,广东移动提出希望工程“爱心渔业生态系统”,并于2007年投入5000万元启动大型慈善助学项目“携手你我,让希望代代相传——万名大学生勤工俭学,十万名贫困中小学生助学计划”。“爱心启动基金”为贫困新生预支1000元生活费,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学生此后通过勤工俭学的社会岗位实践来偿还款项;“爱心传递手拉手”活动倡导受助贫困新生每工作1小时捐出1元钱给贫困中小学生,让受助者以己之力传递爱心。目前,广东移动已为两万多名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并收到爱心款616万元,为26700名贫困中小学生发放爱心善款。

    广东移动员工开展志愿者行动向社会传递爱心。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员工为灾区同胞捐助369万元;在进入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阶段时,广东移动员工先后三次赴灾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援建需求;灾后第一个教师节,“暖冬计划”首批物资在映秀发放,为汶川县1960名教师送上2000件冬衣;在“暖冬计划”第二期援助活动中,员工为汶川“三孤”人员捐助物资达275万元;启动“麦田计划”,与汶川县就业局联合开展组织特色羌绣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首期活动为178名羌族妇女提供为期15天的羌绣培训,并建立长期的帮扶机制,持续提升羌族妇女劳动能力和生活水平;在“南粤会亲”活动中,广东移动员工认养466名农村孤儿、单亲家庭贫困学童,超过该次会亲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在“爱心传递手拉手”活动中,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走访式善款发放活动,精心组织“一日课堂”与受助学生展开互动交流。

    “感谢-感恩-感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的着陆、放大和升华

    在秉承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的同时,广东移动以自我加压方式提出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六大承诺”,并以“感谢-感恩-感动”三大回馈活动塑造“感恩”型企业形象。

    “感谢广东”活动以“服务客户”为着陆点,以“六大系列、十大工程和百大项目”来感谢客户、政府、合作伙伴、员工、竞争对手和媒体。“感恩广东”从“人人尽有感恩之心,共同营造感恩氛围,履行感恩责任”的角度出发,将感恩回馈对象放大到学生、农民、外来工等群体,开展“关爱”“跨越”“和谐”三大系列、十大活动。“感动广东”系列活动以“感动三十年、加油新广东”为主题,推出“光带子”(新精神)、“红段子”(新文化)、“金点子”(新发展)、“绿箱子”(新责任)、“黄帽子”(新公益)五大系列活动,在新的起点为实现广东更高更远的发展加油鼓劲。

    在2008年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工作中,广东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公民责任。当五十年一遇的罕见冰灾降临南粤大地时,广东移动紧急展开“抗灾保通信”战役:确保广州火车站20万滞留旅客的通信畅通,出动数千名维护人员奔赴各停电基站,确保灾区通信畅通。在5·12地震发生后,广东移动第一时间推出“八大举措”,灾后18小时,派出了应急通信援助队伍驰援灾区,紧急筹集价值数百万元的通信物资,并向四川拨赠8000万元的话费充值卡;相继向广东省慈善总会递交了融汇移动公司、用户以及合作伙伴爱心的赈灾善款1.5亿元;为在粤疗伤的地震伤员送去1000台手机和105万元话费充值卡,为灾区儿童送去了大批心理援助的图书。

    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社会文明进程

    在推动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广东移动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以信息化手段推动社会文明进程。各市公司因地制宜地推出多种信息化服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推动当地文明进程积极贡献力量。

    擦亮城市文化名片,助力城市文明工程。比如,江门分公司举行红段子之“为江门喝彩”主题系列活动,作为汇集红段子精华的《五邑九章》一书,被江门市委市政府称赞为“建设‘文化名市’的一面旗帜、江门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展现民俗风情的一面画卷”,得到了全国人大、省委省政府、中央媒体采访团和江门各级政府领导的好评,并得到日本 NTT DOCOMO 等国际同行的认可。在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期、创建“首善之区”的起始阶段,广州分公司发挥资源优势以及以手机为载体的“第五媒体”信息服务优势,通过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民的良好互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相配套,积极推进民生信息化建设,为打造“服务和宜居广州”出力,力争成为“全国民生信息平台典范”服务市民、服务企业、服务政府。

    提升城市幸福感,促进产业“双转移”。珠海分公司推出全球通经典剧场、全球通商务论坛、情满夕阳红、结对帮促定点农村、“送人文关怀,建设和谐社会”系列活动,为和谐人文珠海添砖加瓦。惠州分公司推出“惠民邮箱”,为市民提供水电、煤气费用、社保公积金等各类民生资讯、市政信息查询。在“双转移”及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广东移动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信息化解决方案,向广东省20万中小企业免费赠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包”,预计总投入超过1.2亿元。各市公司也结合当地行业发展需要推出新型信息化解决方案:在汕尾,“渔讯通”成为“渔民致富好帮手”;在湛江,“网上花花世界”助力该市麻章区升级为南方重要的花卉苗木基地和交易中心;在中山,移动信息化平台助力三乡打造全国最大规模的古玩交易专业市场。

    广东移动通过企业文明与社会文明相融互促推动了内外环境的文明进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环境责任,为营造和谐文明社会贡献了积极力量。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