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农民”的矿物学之父
新教徒们明确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就是不愿意让阿格里科多葬在开姆尼茨郊区,因为他信仰天主教。
正是这个天主教徒,在1546年被信仰新教的莫瑞斯公爵任命为开姆尼茨市市长、兼任萨克森的法庭评议员。在两教关系极为紧张的情况下,阿格里科多能担任新教公爵属下的重要职位,这很不寻常。
而翻开阿格里科多一生的履历,后人还会发现,教师、新闻社工作者、药剂师、查尔斯五世的神圣罗马帝国大使等这些行当,他都曾干过。
然而,他最重要的科学成就,却跟他曾经干过的所有行当无关。从生到死,他似乎都不走寻常路。
1494年,阿格里科多在德国格劳豪出生时,父母为他取名乔治·鲍尔(Georg Bauer)。但那个年代流行将名字拉丁化,成年的鲍尔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格奥尔格乌斯·阿格里科多(Georgius Agricola),意即“农民”。
不过,这个进入莱比锡大学的“农民”,刻苦钻研的不是农活,而是一些经典作品和哲学思想。在一所市立学校执教的同时,阿格里科多完成了自己平生的第一本著作,一本名为《语法元素及其简要说明》的教科书。由于工作出色,他很快被提拔为校长。
校长先生很快发现自己志不在此,决定重返莱比锡研究医药知识。在教会的资助下,他终于在意大利的一所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在新婚妻子的陪伴下,阿格里科多到了波希米亚的约什马萨担任药剂师。
这是一座富含银矿的新兴城市,但城镇居民也为这个城市的发展付出了惨重代价,许多在矿上工作的居民得了肺病。
为了寻找病因,阿格里科多深入矿上,从技术到工人的生活方式,研究了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1530年,药剂师用拉丁文写出了《锑;或是关于矿业的对话》。不料,这本原本跟药剂师的职责不大相干的书,却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著名作家”、“矿物学专家”等一系列头衔接踵而至,这完全打破了阿格里科多平静的生活。渴望宁静的“农民”很快携家带口逃离了这个城市,搬到开姆尼茨担任药剂师。
虽然已经逃离,但当年在矿上积累的知识,还是给他带来了好处,经过几笔矿物上的投资,阿格里科多迅速成为开姆尼茨的富人。十几年后,当他重返约什马萨考察时,发现这个曾经繁荣的城市已经衰败,在极为痛心的同时,他慷慨地向这个城市捐了一大笔钱,以资助他们进行矿业研究和开采。
在他定居的城市,已成富人的“农民”,生活注定不会宁静。阿格里科多先是被邀请编纂当地法庭的历史档案,这件事几乎伴随了他的余生;然后被任命为法庭听证员、市长、大使。
正是在被任命为市长的这一年,阿格里科多出版了《地下物质研究》和《自然化石》等著作。在后一本书里,他用物理特性去划分化石的种类,这是矿物学上的第一次尝试。对各种不同矿物都做了详尽描述的《自然化石》一书,也令后人把“矿物学之父”的名号给予了这个“农民”。
但美誉和荣耀带给阿格里科多的喜悦,很快被一场灾难冲击得无影无踪。黑死病席卷了他生存的城市,死亡率迅速升至75%。就在阿格里科多不知疲倦地照顾病人时,他的女儿却不幸离世。但这个一直与科学研究不离不弃的人,还是强忍着丧女之痛,在去世前一年,把他对瘟疫的观察和研究,写成了《瘟疫研究》一书。
或许正因为阿格里科多对这个城市的无私付出,最终在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教的出面干预下,新教徒们做出让步。阿格里科多的葬礼最终在开姆尼茨教区的雷斯教堂举行。
这位“农民”对科学最大的贡献,则是在其身后。在他逝世后4个月,他的巅峰之作《冶金学》一书出版,被认为“使矿物学从一门职业转变成一门科学”。此书曾被汤若望翻译成中文,名为《坤舆格致》,并呈给朝廷。崇祯皇帝于1643年批示:“发下‘坤舆格致’全书,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据实奏报”。次年,随着崇祯自缢明朝灭亡,译著最终彻底散失。
曾任美国总统的胡佛,也曾将此书译成英文,刊于1912年的《矿冶杂志》。只是彼时,胡佛还只是一名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