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
星期

热血军人书写蓝天奇迹

——记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下)
吴德超 肖海洪 万天兵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3    [打印] [关闭]
    歼击机、轰炸机、无人机、加油机,新型战机整齐列阵;导弹、高炮、雷达、战车,新型武器布阵大漠;航空兵、地面防空兵、雷达兵、电子对抗兵,来自各军兵种部队的雄师劲旅鏖战戈壁……

    10年前,这一切还只是军事专家的理论研讨和热血军人的激情梦想。

    而今,在蓝天与大漠中上演的一幕幕现代“战争”,让笔者深切感受到了人民空军转型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劲步伐。

    这是世界空军史上跨越发展的奇迹。为实现这些奇迹作出突出贡献的空军某试训基地,所经历的每一次成功、每一步跨越、每一个辉煌,都离不开创新的脚步。

    从机械模仿到自主创新

    “痛快!痛快!真痛快!”从飞机上走下来,航空兵某团副团长杨旭掩饰不住激动和兴奋,“飞了十几年了,今天的感觉最棒!”

    2005年1月9日,杨旭驾歼-10战机在空军某试训基地干净利索地完成了国产最新型空空导弹定型后首次实弹打靶,标志着中国空军完全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航空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的奋斗。

    1958年3月3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决定在巴丹吉林沙漠组建空军某试训基地前身之一——中国航空武器试验训练靶场。

    1958年11月,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率领数万大军开进沙漠。官兵迎风沙,斗严寒,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大机场。随后,在苏联突然撤走专家,靶场先天条件不足、总体水平落后的条件下,基地从刚刚建场起就开始了从模仿到探索创新试验手段方法的艰辛追赶之路。

    1959年12月,在我国空域成功发射了第一枚空空导弹;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从这里运往爆区;1966年12月,基地成功放飞“长空一号”无人靶机……这些昨日的闪光航迹,是基地成立之初追赶跨越发展的见证。

    改革开放以后,当我们放眼世界的时候,看到了巨大的差距。中国空军加速迈出了追赶世界航空防空武器发展的步伐,为基地建设带来了春天。

    上世纪80年代初,为满足某型引进导弹靶试任务,基地靶场第一次扩建改造,建成了具有典型C3I功能的第一代装备试验指挥自动化系统。到上世纪90年代初,靶场再次扩建改造,顺利完成了某型导弹国产化试验任务。

    本世纪初,为满足打赢信息战争的需求,历时多年完成了第三次改造,率先应用许多新技术,实现了基地大空域、大纵深、高精度、多目标保障功能。

    30年,基地建设跨出了历史性的三大步,我国航空防空武器装备也实现了从第一代模仿到第三代自主研发的跨越,基地化训练实现历史性突破。

    从不断突破到激情超越

    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当世界还在为先进的武器装备眼花缭乱之时,中国空军的目光看得更远——强国空军赖以制胜的,决非仅是先进的战机和精确制导武器,更有看不见的训练。

    要打造中国空军的信息化实战场。基地围绕这一目标加快了创新的步伐。

    几年时间,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们边学边建,攻克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解决一个又一个训练难题,硬是靠自己摸索建起了开展训练必需的“战场环境、仿真目标、导调指挥、监测评估、综合保障”等五大系统。

    基地人仍不满足。他们的目光早已盯上了世界最高等级的演习,他们要在戈壁大漠上演中国空军的“红旗”演习。

    不久,一个大范围、高仿真、高信息化的“陆、海、空、电”多维立体战场环境系统建成,中国空军信息化演兵平台在戈壁深处迅速崛起。从此,空军多机兵种的各路精锐部队飞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拼杀,各型战机、雷达、导弹来到这里演练战法,这里成为中国空军演练打赢明天战争的信息演兵平台。

    从勇担重任到不辱使命

    航空防空导弹试验都需要靶机。基地建场之初,因任务需要,进口了一批苏制靶机。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靶机已所剩不多,苏联又停止了供应,靶试即将“断粮”。

    “没有靶机,武器再好也无法试验定型,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无人靶机。”入伍不久的赵煦和他的战友担起了这个重任。

    这是一个艰难的创新历程。外国专家断言:“中国搞无人靶机,必须有直径为4公里的圆形跑道才能上天,否则至少需要10年。”基地科研人员就是不信邪。不到1年,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靶机“长空一号”跃入蓝天!结束了我国从国外进口靶机的历史,“长空一号”被人们称为“争气机”。

    随着航空防空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试验靶场迫切需要一种速度更高、性能更好、更接近真实飞机的无人靶机。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验证我国某新型空空导弹实战能力,国家考虑用4000万美元进口10架超音速无人靶机。

    “花4000万美元买10架,根本不够用,用完了又怎么办?只有研制出我们自己的超音速靶机,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受别人控制。”基地科研人员提出了超音速无人靶机的研制方案。

    困难没有让大家止步。接下来4年,科研团队日夜苦战,突破了国际通用的数字仿真建模、力学快速控制和地面效应三大理论难关,攻克了世界航空史上也从未有遇到过数字式飞控、地面纠偏、多目标遥控等12大技术难关。

    1995年4月13日,是中国航空史上又一次辉煌的一刻,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超音速飞机在基地试飞成功,实现了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中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超音速无人靶机的国家。

    基地是为导弹签发“准生证”的地方。没有经过基地的试验,再先进的航空防空武器国家不买、军队不要。基地的使命之一,就是要经过无数次导弹实弹靶试,从庞大的试验数据群中寻找问题、调试参数、完善系统,将高性能的武器装备交到部队。

    国产某新型地空导弹是部队急需的武器装备,基地科研人员在对工业部门研制的导弹进行试验测试后,感到该型导弹还有延长航程的空间。他们对各种复杂的试验参数进行分析后,研究提出了延长导弹射程的技术方案,与地方工业部门一同攻克了只有西方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的关键技术,最终取得了将导弹射程延长35公里的可喜成果。

    总部一位领导高兴地讲:“这个成果太了不起了!”“这35个公里,使空军的战斗力跨越了一大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