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4日
星期

安全的车辆与车辆的安全

——第三届丰田安全技术论坛记事
本报记者 程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4    [打印] [关闭]

    安全是牵涉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汽车社会向中国走来时,能源紧缺、环保危机与安全问题,也如同三座大山一齐压过来。为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人在环境与道路畅通方面的投入,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而交通安全问题似乎没有感到多大压力。但是如果告诉你,我们每年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一次汶川地震,可以坐满整整一个“鸟巢”时,你的心情还会感到轻松吗?“第三届丰田安全技术论坛”日前在丰田东富士研究所举行,主题就是这个很不轻松的话题。

    丰田东富士研究所位于日本静冈县御宿镇,是丰田尖端技术和先行技术研发的基地。记者一行在这里见识了许多最新的安全研究设施,其中的碰撞试验场,能全天候对车子在各种角度、速度下碰撞和翻滚试验进行测试,规模为全球之最。据称,加上另一处碰撞试验场,丰田每年大约要进行1500辆车的碰撞试验,不难算出这是多大的一笔开销。

    负责丰田中国业务的常务董事牛山雄造先生告诉记者,丰田在安全领域里的远景目标是实现“交通事故零伤亡”。即便在所有车辆上装备所有可以想到的安全技术,要实现零伤亡,也是非常困难的。日本在汽车普及初期,人们的安全意识跟不上交通社会的巨变,道路及交通安全设施尚不完善,加上车辆安全技术不够先进,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剧增。之后,政府与民间携手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及交通环境的建设,到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交通事故数量便明显减少,近10年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更在不断减少,去年还不到6000人,仅相当于1955年的水平,而汽车保有量则增加了数十倍。这说明交通事故死亡并不与车辆数量呈正相关变化。牛山总结说:“持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完善交通环境,以及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等,都是减少交通事故死伤人数的有效对策。”

    对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举办这次安全会议的意图,牛山说,近十年来,世界经济一直是在良好的背景下发展的,在顺利成长阶段,容易在不经意中做出错误的判断。金融危机使全球汽车业陷入了困境,正好是梳理自己问题的一个好时机,考虑清楚,选择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是现在可以不做的,哪些是今后还要做的事,无意义的投资绝对不能发生。他引用他们渡边社长的话说,保持可持续良性发展有几个重点,首先是环保,还有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要花大力气做的。举办这次安全技术论坛,是因为安全是牵涉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牛山表示,丰田不仅致力于汽车研发领域的事业活动,而且要通过“汽车、人、交通环境”这三位一体中的综合举措,来为中国的汽车社会和构筑更加安全的交通环境贡献力量

    努力使汽车接近“危险最小状态”

    在东富士研究所,丰田负责技术的川濑正伸常务董事详细阐述了丰田的主动安全、被动安全的基本理念以及“预防碰撞安全系统”等汽车研发的安全技术。他说,所谓主动安全,是指在行驶时避免发生危险状况,使事故不易发生的措施;“被动安全”则是用于事故发生时减轻事故损伤的措施;“预防碰撞安全系统”,是将“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联系起来、感知碰撞的可能性从而减轻冲撞损伤的先进系统。

    早在1995年,丰田就将世界顶级性能目标—GOA(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设定为该公司内部目标,以此进行车辆开发。他们不断运用最新技术,致力于提高汽车所具有的“直行、转弯、停止”的三项功能,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图顺利进行,从而使汽车“远离危险状况”,特别是降低占事故成因70%的“认知错误”。

    为了减轻乘员的损伤,丰田利用模仿人体骨骼、脏器、肌肉以及大脑的人体FEM模型,反复实施众多的碰撞分析模拟,对人体各部位损伤构成展开研究。

    他们研制出了“躲避事故碰撞预测刹车系统”、“躲避事故碰撞预测安全带系统”以及后方对应系统等,当判断出有很大碰撞危险性时,装置便自动启动,“防患于未然”,让汽车处于接近“危险最小状态”。作为碰撞前安全系统全方位化的一环,这是丰田汽车的首创。

    “躲避事故碰撞预测安全系统”,采用微波雷达和立体摄像机,将检测到的行进道路上的车辆及障碍物立体形象化。一旦判断出有较高的碰撞可能性,安全带会自动系紧,同时系统向驾驶员发出警报。如果驾驶员没有采取制动措施,碰撞前刹车系统就会帮助降低碰撞速度。一旦判断有追尾的危险,危险信号灯就会亮起,唤起后车的注意。如果后车还是不断接近,“碰撞前智能头枕”在追尾前将移动到适当的位置,从而减轻乘员颈部伤害。

    在碰撞安全性方面,丰田的理念是不断推进“共存”性,即在碰撞中,大型车和小型车方的安全都要得到确保,同时推进车身构造的开发,减轻对行人的伤害。万一发生了交通事故,救助网络系统便会连接救助网络,报告汽车所在位置、车辆状况等信息。川濑说,通报时间的缩短,意味着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减少和受伤程度的降低。同时,还可以防止二次灾难的发生并缓解由此造成的堵车状况。

    川濑说,丰田安全技术开发方式,是对实际交通事故进行剖析,从中分析损伤原因,通过各种各样的模拟试验验证解决对策,继而开展实质性的研发工作,并通过实车试验等来进行评测和产品化,然后再次回到实际的事故调查分析环节,确认其效果,不断反复实施这一过程。

    小型车并非不安全车子

    丰田技术专家葛卷清吾说,面对城市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小型车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大家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小型车的安全性上。确保小型车具有同大型车相媲美的综合安全性,是发展小型车的基础。

    他说,中国消费者固有想法是小型车车身比较小,也比较轻,在安全方面就不是很好。在发生车辆碰撞时,也的确对小型车是不利的,因此,小型车需要更加安全的技术支持。

    葛卷清吾认为,小型车用户也可以享受好的配置,要让小型车消费者了解配置的好与坏,要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说明,什么样的安全配置更适合小型车,什么样的安全配置是最先进的,让消费者知道这种安全配置的存在,并期待这种配置装备到自己的小型车上。

    怎样实现把豪华车的安全配置逐渐向普通车、小型车普及?葛卷清吾说,首先从最能够减少死亡率的安全技术开始,优先将这些配置投放到商品车上,比如气囊,还有VSC,这些配置15年以前逐步逐层地在向产品中导入,现在这些成本基本已降到15年前的十分之一。侧气帘现在的普及率也在逐渐提高,VSC的推广范围在逐渐扩大。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降低成本,使预防安全性方面上一些优秀的配置,能够尽快投入到小型车上。

    在东富士研究所的碰撞试验场,记者一行观看了一辆新VIOS威驰的碰撞试验。这次碰撞的试验条件设定得十分苛刻,试验中,新VIOS威驰在时速为64公里的行驶状态下与固定障壁发生正面40%偏置碰撞。在实际生活中,正面40%偏置碰撞是汽车正面碰撞最多的事故,也是车辆变形最大的碰撞形式,这也使其成为各国产品安全碰撞测试中的主要测评项目。碰撞后车厢的座舱依旧完好,车门顺利打开。葛卷说,碰撞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的是被动安全技术,它有效吸收碰撞能量的车身、确保乘员生存空间的坚固座舱,以及乘员保护装置的组合。

    记者还亲身操作了驾驶模拟装置,它利用影像、加减速度发生器等装置,模拟汽车的行驶,直行、转弯、并线、等红灯、遇行人等等,完全像身历其境,效果简直可以乱真,从而能更准确地分析驾驶者的驾驶行为,探索并分析交通事故中占主因的驾驶者的因素。

    在试验场里,记者依次试乘了由专业车手驾驶的COROLLA卡罗拉、新VIOS威驰和YARIS雅力士,这些小型车在试车场的环行跑道上,最高时速达到180公里以上,但是感觉车子行驶十分稳定。

    葛卷清吾表示,丰田公司的产品线丰富,如何将豪华车上一些最先进的配置尽可能地向小型车普及,也是丰田公司的特点。丰田今后仍将努力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确保“GOA”的质量,不断生产安全的汽车。但是,“这些安全技术、安全的车辆,只有在驾驶员具备很强的安全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葛卷清吾最后强调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