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4日
星期

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还需更完备

燕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4    [打印] [关闭]
    为更大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落实办法,对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同时,明年将招募约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人民日报》12月2日)

    应该说,这是一项积极政策。一方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需要政策导向来促进就业;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建设发展应在拉动内需中具有战略地位,社会经济发展面对金融危机的调整,恰恰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的契机,西部省份在此轮财政投资上的大动作,也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来支撑。更为重要的是,由政策的志愿性引导向利益的具体支持转变,公民权利得到进一步伸张,体现了政策观念的进步。

    但细勘报道所介绍的相关政策,不免有单薄和局限之感。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尤其是西部工作,固然方向无误,但这应是基于政策优惠的自愿选择,不应以贫富为界线划分。目前的政策无疑指向了有助学贷款的贫困生群体,造成了就业选择事实上的不公平。

    所以,更为完备的政策,应是通过制度设计,引导大学毕业生更为自由地选择到西部地区工作,无论贫困生还是富裕生,都能为政策所吸引。同时,需要适当提高毕业生到西部工作的劳动报酬待遇。否则,在“代课老师工资比端盘子的服务员还低”的情形下,很难让毕业生在基层扎下根。

    更宽泛一些来看,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也无需太局限于区域界定。西部地区也有繁华都市,中东部地区也有贫困的农村。我国的贫富差距不仅存在于东西部,亦存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之中。大量农村中小学亟需高学历毕业生,但很多毕业生宁可留在城市打工以等待机会,也不愿深入农村。这里边当然有体制、制度以及现实等诸多原因,但结果却只有一个,即农村公共事业包括农村基础教育中高学历人才严重匮乏。所以,需要政策导向进行人才支持的不只是西部,还有更广大的农村。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明年611万大学毕业生如何就业确实是一个复杂命题,就业政策也需要藉此进行综合审视和制度革新,在更广泛的层面进行供需考量和政策跟进,避免太多应急式措施。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