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4日
星期

“山寨风”的亲民路径

陈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4    [打印] [关闭]
    前段时间,身边一个个自诩为白领的同事积极响应“无山寨,不销魂”的号召,都把手机更换成了山寨机。当我们还在讨论山寨机是否和他们的身份相匹配时,他们找到了最有力的佐证。

    12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对“山寨现象”进行探讨,五成网友看好“山寨产品”。在此之前,没有多少人敢想象这么不入流的“山寨风”能够刮进《新闻联播》。

    “山寨风”在民间流行已久,并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它在模仿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终于闯进了主流文化的视野。关于山寨流行文化意义上的解读已经铺天盖地,我们不妨再从经济消费的视角透析一下“山寨风”的亲民路径。

    据《新闻联播》报道,在记者采访的北京木樨园手机批发市场,每天有上万人出入,不少人都是冲着山寨机去的。不仅木樨园手机批发市场如此,全国经营山寨机的市场已经颇具规模,保守估计山寨机已经占去了三分之一的手机市场销售份额。如果仔细分析山寨风的市场流变不难发现,它一开始瞄准的只是低端消费群体,使用者大都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但是慢慢地,它突破了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局限,演变为一种大众流行时尚。“价格低、功能多”的这张底牌,让它备受青睐。

    撇开山寨机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说,大众推崇“山寨”,绝对是有社会心理基础的。网民们说,在发达国家,每一个产品的诞生都是面对普通百姓的,而我们国家不是,它总是要经过富商大款、机关要员等阶层后才能流传到普通老百姓手中。“山寨风”打破了这条产品消费链条,在夸大社会阶层消费能力的同时,直接把貌似高端的产品送到了普通百姓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山寨风”低端消费的场景外,中国还是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市场。据媒体报道,全球奢侈品遭遇“寒冬”,奢侈品巨头们已经把战略目光转向了中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该类产品的第二大消费国。据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奢侈品消费大国,“山寨机”销售大国,一高一低差别巨大的消费群,大约从一个侧面映衬出中国社会阶层的非典型对抗。

    在《新闻联播》露脸之后,民间舆论评价说,“山寨现象彻底颠覆传统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价值序列会不会重新排序,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山寨风”的流行有其更深层的原因和背景,简单的仇视和打压,恐怕无法让其消失无踪。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