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潜艇纵横大洋
他就是南海舰队某部某艇员队艇长胡中明,一位勤学苦钻新型装备、探索创新训法战法、勇闯深海苦练杀敌本领的学习型艇长。
潜艇,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工业水平和国防实力的象征。与潜艇打交道,没有渊博的知识寸步难行。因为一段“尴尬”的经历,胡中明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2004年2月,胡中明走马上任某新型潜艇艇长。与过去的老装备相比,新型潜艇无论是制造材料、装备构成,还是武器装备性能、自动化程度,均有了质的飞跃。
胡中明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上艇。红红绿绿的按钮,密密匝匝的管线,看似熟悉而其实陌生的环境,让这个“老潜艇”多少显得有点手足无措。
“不懂就学!”胡中明下决心要从新型潜艇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
于是,当潜艇还在工厂里制造时,胡中明便带领全体艇员拉开了专业学习“大战”的序幕。
潜艇是座高科技城堡,大小设备近万台。要想摸清它的“五脏六腑”,不下点工夫不行。白天,胡中明带领艇员摸管路;晚上,他们又组织学习原理知识,画系统图。不管对方是干部还是战士,只要懂装备,能学到知识,胡中明都会虚心请教。
凭着一股子钻劲儿,4年多来,胡中明爬遍了潜艇的每一个角落,弄清了全艇近百台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系统管路,带领艇员制作某型潜艇专业题库、图库、教案库和技术参数手册共计300多万字,为潜艇试验试航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也因此成为新型潜艇的“行家里手”。
试验试航是新型潜艇的必修课,它的风险丝毫不亚于新型战机的试飞。那次,胡中明带领艇员配合厂家进行专项试验,潜艇将首次潜入水下。出于安全考虑,潜艇潜入水中后,他下达命令预留若干正浮力。突然,一个涌浪过来,潜艇出现“掉深”,尽管迅速采取了措施,潜艇还是下潜了7米。
新型潜艇吨位大,操控难度大。胡中明很清楚,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他提醒自己,只有尽快摸透潜艇的“脾气”,充分做好风险应对预案,才能确保试验安全。
每个试验项目开始前,胡中明都要召集骨干进行风险评估,详细分析试验涉及设备技术状态、海区和艇员操作熟练程度等情况,经过推演、操演后,才最后敲定试验的方案、预案。
那是一次“自动舵变深试验”,旨在检验新型潜艇依靠自动舵的机动能力。
进行主机前进一工况试验,一切顺利。
换工况再做。突然,自动舵因失电“卡死”在下潜舵位置,潜艇出现“掉深”,急速下沉。千钧一发之际,胡中明思路清晰,启动预案,果断处置,避免了一起严重事故的发生。
对于胡中明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不但艇员们佩服,试验厂家也深表赞赏。
“试潜定重”是一个测定潜艇实际重量的试验。试验前,需要预先估算潜艇的排水量。出于安全考虑,胡中明决定召集骨干,私下搞搞计算。结果,与设计所提供的数据有出入。面对这样的结果,胡中明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迅速联系设计所,共同分析后,他决定重新召集骨干,再计算一次。
查找资料,确定算法,开展演算……结果显示依然不符。事关重大。胡中明没有犹豫,他又大胆向设计所详细汇报了有关情况,厂所经过认真研究考虑,最终采纳了他的算法。
试验那天,虽然海况不算理想,可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扎实,项目试验十分顺利。一名德高望重的总设计师说:“跟着胡艇长出海,心里踏实。”
正是凭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他带领艇员圆满完成了270多项试验任务,并结合试航训练情况,提出了设备和系统改进意见705项,大部分被厂家采纳,大大提升了装备的技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