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5日
星期

中美再度战略对话 力求更大互信共识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5    [打印] [关闭]
    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4日上午在北京开幕。两天的对话中,双方围绕“奠定长久的中美经济伙伴关系的基石”的主题,就管理宏观经济风险和促进经济平衡增长的战略、加强能源和环境合作、应对贸易挑战、促进开放的投资环境、国际经济合作等议题举行多场专场讨论。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总统布什的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共同主持对话。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是富有远见和卓有成效的”

    王岐山在致辞中表示,两年前,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高瞻远瞩共同倡导建立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两年来,双方通过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协调,战略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取得了一大批互利共赢成果。能源和环境合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合作更成为中美两国建设性合作的亮点,不少敏感和复杂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特别是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双方充分利用对话机制进行及时、充分、深入沟通,为两国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危机提供了重要平台。事实表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是富有远见和卓有成效的。

    王岐山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面临空前挑战、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中美两国通过对话加强合作尤为重要。希望双方继续就两国经济关系中的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努力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能源和环保领域实质性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促进双边投资健康发展,推动建立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等方面,达成更多的共识和成果。

    保尔森在致辞中表示,在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之际,我们首先要感谢布什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当年倡导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这一富有远见的决策。这一决策使我们之间确立了最为直接有效的接触,并通过这种接触来解决我们之间的各种复杂、困难的问题。战略经济对话使我们相信,接触能帮助我们增加信任、经受考验、应对挑战,取得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保尔森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在本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将把稳定全球经济、推动在能源和环境保护以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合作作为重点。美方相信并将致力于使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成为最富有成效的一轮对话,取得更多互利成果。

    已就加强能源与环境合作达成5项具体成果

    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介绍,在下午举行的专题会议上,两国领导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加强能源与环境合作达成5项具体成果:

    第一,在电力、清洁水、清洁交通、清洁大气、森林与湿地保护5个领域完成了启动行动计划的准备,制定了分、子项目和分阶段路线图;

    第二,双方同意将能效合作确立为两国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的第6个领域;

    第三,双方已就十年合作框架下的绿色合作伙伴计划框架文件达成一致,胡锦涛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布什总统特别代表、美国财长保尔森将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

    第四,两国有关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发改委和美国贸易发展署,以及两国的进出口发展银行,将就共同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能源合作十年规划签署相关的谅解备忘录;

    第五,在十年合作联合工作组及两国有关地方政府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已有7对绿色合作伙伴确立了合作意向,并将于当日签署合作意向书,包括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杜兰大学将共同开展关于湿地保护的研究,中国的大连港与美国西雅图港将就建设绿色集装箱港开展合作,中国重庆市与美国丹佛市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将就在城市应用电动、混合动力清洁汽车开展合作。

    中方在双边贸易问题上向美方表示了四大关注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4日表示,本次对话中,中方在双边贸易问题上向美方表示了四大关注。

    关注主要体现在纺织品自由贸易,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共同反对泛用滥用贸易保护——主要指正确运用反倾销、反补贴手段等四个方面。

    陈德铭表示,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从虚拟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中国在今年10月以后的生产,特别是出口受到国际市场萎缩的影响很大,所以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都应该进一步坚持反对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

    陈德铭说,在今年召开的G20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领导人的声明都传达了强烈的政治意志,就是要反对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这些领导人的政治意志是鉴于对上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的教训,那个时候危机到来、市场萎缩,许多国家采取保护主义,结果受到的伤害更大、危机更为延长。

    据新华社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