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像水一样浸润神州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据统计,截至11月25日12时,全国共接收针对汶川地震的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654.42亿元;截至11月12日,15个省“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所筹资金近7202万元;截至11月5日,全国4550万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97.3亿元;另据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山大学研究报告估算,全国多个非公募基金会和在华国际组织自筹自支款物约10亿元。这些款物的总额达762亿元,超过了1996年~2007年全国接收的救灾捐赠款物总额,打破了中国捐赠史的纪录。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猛,成就斐然。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为慈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蓬勃发展的慈善组织、公民日益增强的慈善意识,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城市低保人口2200多万、农村低保人口2620万,每年有近8000万灾民需要救济,同时还有6000万残疾人需要救助。解决好这些困难群体面临的各种困难,单靠政府的救助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3月,国务院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要“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国家“十五”规划首次提出要“发展慈善事业,加强对捐助资金使用的监管”;“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了“鼓励开展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实现制度化”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以基金会、慈善会和红十字会为主体的慈善组织迅速壮大。截至2007年年底,国内共有基金会1340家,慈善会874家,县级以上红十字会3260家。此外,在38万多个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也有许多机构从事慈善工作。国内慈善组织资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净资产明显增长。据民政部初步统计,全国基金会的资产总额近300亿元。在华国际慈善组织(包括港澳台地区慈善组织)数量也稳步增长。截至2007年年底,在华国际慈善组织数量超过4000家,比较有影响力的知名国际慈善组织增长到200余家。截至2008年10月,在华合法登记设立代表处的境外基金会数量已达到12家。
国内慈善组织开展了大量慈善活动,成功运作了许多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据统计,2007年,全国慈善组织开展各类项目和活动共计1.1万余项,主要项目资金支出共计129.8亿元。其中,全国性基金会开展各类慈善项目总计4000余个,开展慈善募捐活动总计512次,项目支出总额达44.34亿元,惠及人口超过5000万。全国红十字会系统的救灾总投入达4.7亿元,受益人口达到986万人次;救助款总额达9.2亿元,受益人口达586万人次;培训的师资达2.6万人,培训救护员217万人,救护防病知识普及人数达1291万人;无偿献血人数854万人,艾滋病知识的普及人数达1730万人。
在慈善组织开展的各类项目中,200多个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项目逐步成为品牌项目。如教育领域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救灾扶贫领域的海啸援建工程、小额信贷项目;卫生健康领域的“微笑列车”项目、“天使工程”项目;其他领域的“母亲水窖”、“592法律援助项目”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迅猛发展,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与过各类志愿服务的人数有6000多万,其中注册志愿者有4500多万人。以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也已初具规模,并开始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一位长期从事志愿者工作的人对记者说:“中国的慈善事业,尤其是志愿者服务,正像水一样,逐渐流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慈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企业也将社会责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从无到有,明显增多。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4月,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其他同类报告的企业共计84家,比2007年5月统计结果增长70%以上。媒体也积极报道慈善新闻,宣传慈善之美。仅2008年1月至10月,各类慈善文艺演出达85场次。
本报北京1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