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拼了命,我也要带领乡亲走出贫困
99岁老人魏全珍:是他照亮了山区
长乐村地处平坝,是一个远近有名的小康村;与长乐村毗邻的华山村地处华蓥山腹地,山高坡陡,不通电和公路,村民当年人均纯收入不到700元,村级负债高达7.8万元,是大竹县过去有名的“十大穷村”之一。
2004年4月,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成立,是大竹县委创建的达州市第一个农村联合党支部,旨在“富村带穷村,先进带后进”。时任长乐村党支部书记的杨帮武,被干部群众一致公推直选为第一届联合党支部书记。
富村如何带穷村?当了32年村干部、深谙农村实际的杨帮武说:“只有扎扎实实抓班子队伍带村,当好乡亲们的‘主心骨’,才能产生凝聚力,让党员回家,把‘烂摊子’变好;只有推行人才科技兴村,激发党员干部和乡土实用科技人才的骨干领头作用,才能挖掉穷根子;只有坚持民主法治管村,落实民主理村、依法管村、村务公开,理清村级账务,乡亲们才会打心眼里信任我们。”
“我就是拼了命也要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新官”杨帮武,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村干部沿着崎岖山路爬上了海拔1300多米的华山村,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听乡亲们对村子发展的看法,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难处。
上任的第10天,在上级党委政府的资金支持下,杨帮武便和庙坝镇供电所工人带着变压器、电缆线等一大批材料开进了华山村。设计路线、打坑、立电杆……杨帮武带领村组党员干部一齐动手。很快,华山村便彻底告别了“无电村”的历史。该村99岁的老人魏全珍逢人便夸:“是杨书记让我们看到了(电灯)光明,是他照亮了山区!”
56岁教师陶大树:乡亲们都喊杨书记是铁人
电通了,杨帮武又投入到修路进山的工作中。他把华山村的穷面貌、村民的艰难生活拍成照片,一次又一次到县上的有关部门,摊开照片不厌其烦地解说……杨帮武对乡亲们的一片赤诚,赢得了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
为解决修路资金缺口,避免修建中途停工,杨帮武用自家楼房作抵押,向信用社贷款8万元用于村里修路。由于长年过度操劳,杨帮武经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2006年3月,正忙碌在公路建设现场的杨帮武腰部突然疼痛不止,在场的镇领导心疼得“勒令”杨帮武住院。检查结果很快出来:左肾坏死,必须切除。在病愈出院的第二天,杨帮武就出现在修路现场。
2006年8月下旬,连日大雨冲毁了华山村村民进山出山必经的一座石桥,杨帮武迅速组织抢修。为保护刚刚打好的水泥预制桥面,他在给桥面盖薄膜时,不慎滑倒,左手腕粉碎性骨折。杨帮武在医院接好断手后,又返回公路建设现场。
长乐村56岁的老教师陶大树说:“杨书记剩下的右肾也开始积水,累不得,不能干重活,但他还是一天到晚都在村里忙,从不顾惜自己的身体,那硬是舍‘肾’忘死,乡亲们说他是‘铁人’一点都不为过。”
杨帮武的心血已在长乐村、华山村开花结果。如今,环村的1.8公里沥青公路和4公里水泥公路已修好,省道与华山村相连的7公里水泥路已修通,华山村背山与毗邻的广安市观阁镇相连的5公里下山公路最近也通车了,乡亲们买卖农产品再也不需肩挑背磨。
37岁村民彭光学:杨书记眼光放得远,想得实在
今年初的持续雨雪冰冻灾害,损毁了华山村的高压照明线路、电杆。惦念着村民又要“摸黑”了,身体本就很差的杨帮武,又义无反顾地带着电工进山抢修。雨雪灾害不仅毁掉了乡亲们的油菜、胡豆等作物,还推迟了春洋芋的播种。杨帮武了解到华山村适宜种植核桃树,效益高,对套种洋芋、玉米、大豆等也有益,他便想方设法从县水保局争取回1万余株优质核桃树苗,免费分给村民种植。
“一株核桃挂果盛产时,一年至少收入3000多元,所以乡亲们都说杨书记眼光放得远,想得实在,帮助乡亲们巴心巴肝。”华山村37岁村民彭光学朴实的话,道出了广大山区乡亲对杨帮武深厚的感情。
几年来,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还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发展起了“短平快”增收的蚕桑产业、优质“秦王桃”园、蔬菜和土烟基地以及牛、羊等山区特色种养业,涌现出种养专业大户70多户,村级债务已全部化解,农民今年人均纯收入可望突破3200元。
另外,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华山村和长乐村分别修成了标准的村级活动场所,安装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全村131名党员真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如今,华山村已成为达州“三村建设”(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的示范村。
“杨帮武对山区群众动真情,为乡亲们办实事,是全市24万名共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活教材。”达州市委书记李向志这样评价。最近,杨帮武被达州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据新华社四川大竹12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