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6日
星期

秦皇岛:能源输出大港 北方“天然氧吧”

新华社记者 李俊义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6    [打印] [关闭]
    拥有世界第一的能源输出大港,拥有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北戴河,拥有一座堪称北方“天然氧吧”的生态港城,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外开放:让经济发展融入世界

    1984年,秦皇岛成为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

    国内第一座现代化煤炭输出码头——煤一期工程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二、三、四、五期工程,在秦皇岛港相继建成投产,油品、杂货、集装箱码头陆续兴建、扩建。全港吞吐量从改革开放前的2219万吨,发展到今天的2.45亿吨,增长了10多倍。

    30年前,秦皇岛的临港产业屈指可数,外资项目一个也没有。改革开放后,每年都有大批包括外资在内的项目依托港口落地。现在,全市三资企业已经超过了440家。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河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秦皇岛以大开放促进快发展,靠快发展扩大开放。1984年到2007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30.83亿美元,年均增长46.8%。目前,已有53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秦皇岛投资,2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落户。

    据统计,目前,秦皇岛已涌现出十多家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市实现进出口总值24.2亿美元,其中出口14.7亿美元,分别增长61.1%和56.8%。

    除了产品出口,秦皇岛“走出去”在境外投资企业也迅速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境外投资企业33家,总投资2.85亿美元,企业总数居河北省第一位。

    生态优先:走产业升级之路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秦皇岛坚持生态优先,走“高科技、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城市经济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迅跑。

    近年来,秦皇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高新技术及文化创意、物流、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迅速升级换代。截至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市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单位共有242家,实现总产值95.3亿元,同比增长64%。

    秦皇岛是我国干红酒的重要产地之一,全国每4瓶干红酒中,就有一瓶产自秦皇岛市的昌黎县。1983年,“中国第一瓶干红”就诞生在昌黎葡萄酒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昌黎县已拥有葡萄酿酒企业45家,年灌装能力16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6%。

    旅游业蓬勃发展。秦皇岛市是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摇篮,改革开放之初,北戴河首先拉开了全国旅游的热潮。到2007年,秦皇岛市接待游客人数突破了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50亿元,年均增长12.9%。

    秦皇岛的“循环经济”成绩斐然,利用工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再生产的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超过80%,全市单位GDP能耗、水耗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和45%。

    民生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体系

    一直以来,秦皇岛市将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执政理念,每年都把民生工程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针对低收入和困难群体,秦皇岛市构筑起低保、医保、救助等立体扶助模式。在四个城区推行“城乡低保一体化”,使城乡困难居民在保障制度、资金使用、发放形式、审核程序上享有同样的权利;在河北省率先取消城乡医疗救助门槛,实施零起付,同时提高了救助标准;全市不仅城镇医保实现有效覆盖,而且7个县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到了90%;投资1.57亿元,将80所敬老院整合为13所高标准的“农村特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了60%。

    为了让居民住得舒适舒心,秦皇岛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数量逐年增加,并在河北省率先启动了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房开发建设联动机制,今年年内可解决1万户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就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饭碗”问题,秦皇岛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同时,推广了“三项援助”长效机制:“零就业家庭”即时援助机制、再就业专项援助机制和“技能解困”援助机制。近5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2万多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4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1万人次。

    民以食为天,秦皇岛将食品安全列入了十大民心工程,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44万亩蔬菜产地和15家畜产品、10多万亩水产品基地进行了环评认证;实施了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从生产到销售的质量追溯体系。目前,全市食品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3.3%。

    据新华社石家庄12月5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