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8日
星期

就业压力增大不可牺牲劳动者权益

新华社记者 王炤坤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8    [打印] [关闭]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面对竞争加剧、就业心切的从业大军,一些用人单位不仅降低了工资和福利待遇,而且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对就业人员提出的一些正当要求置之不理。人们担心,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劳动者权益保护也会相应出现“滑坡”。

    在太原市几个人才、劳务市场,一些新就业大学生反映,同样的岗位,从9月份到12月份,用人单位承诺的工资数额下降了约30%,承诺的租房补贴、通信和交通补贴也缓发或停发。还有一些新就业的毕业生反映,原来的双休日变成了单休日,加班加点时的工作餐也“自理”了。长治市几位重新上岗的职工说,企业主不提签订劳动合同的事情,理由是看市场行情,随时决定解聘还是留用。“这个时候,没人敢再提签合同的事情,饭碗难找啊!”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介绍,今年和明年的大学生就业总人数将分别达到559万和610万人。受国际金融危机加深的影响,主要吸纳剩余劳动力的出口制造业、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产业出现停产和限产现象,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一些企业裁员,使得我国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就业压力增大也不能忽视劳动者权益保护。只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劳有所得、劳有所保、劳动受到应有的尊重,职工才能与企业不离不弃,一道共渡难关,共同应对经济下滑的风险。企业在此时多想想“民工荒”带来的瓶颈制约,应更加注重培训、发现、珍视和挽留人才。

    各级政府在促进就业的同时,应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确保劳动合同法切实贯彻实施。重点在用工合法性、工资兑付、劳动合同签订及履行、工作时间和条件、安全生产、参加保险、劳保措施、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充分发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同时,要下大力气繁荣和规范城乡人才、劳务市场,给社会新增劳动力、失业人群再就业创造公平有序的环境,给企业恢复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弛张有度的“劳动力蓄水池”。

    新华社太原12月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