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8日
星期

从应对危机保增长看科学发展

“新华视点”记者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8    [打印] [关闭]
    10月份以来,伴随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国内一些行业和一批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抓投资、减税率、调利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出台了“一揽子”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出手之快、出拳之重历史罕见。

    新华社经济形势调研小分队记者近来在基层采访调研中发现,面对严峻的考验,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科学发展观的信念,努力趋利避害,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政策要关的,市场迟早也要关”——危机暴露矛盾,检验科学发展的水平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国际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科学发展的水平,使一些行业和地方粗放型增长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我国铜加工年产能在700万吨左右,已显过剩,但到今年上半年,投资仍在大幅增加,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10月份以后,全国铜加工业普遍感到“切肤之痛”,小厂纷纷关门,大企业开工率降到60%以下,国内规模最大的中铝集团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也被迫限产30%。

    中铝洛铜董事会秘书李学义说:“产能过剩必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踩了个急刹车,敲响了警钟。如若照此持续扩大产能,中国铜加工业可能会因超速扩张而翻车!”

    钢铁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今年6月份以来,钢材价格一路下滑,与原料价格形成巨大的倒挂,至11月底每产一吨普通钢净亏1500多元。小厂关门,大厂限产,特大企业减薪。

    专门建设钢铁项目的中冶南方工程技术公司明显感到钢铁业“寒意逼人”:10月份以后,基本上没有钢铁企业为新开工项目做前期工作,正在执行的6个工程设计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都被“叫停”。

    中冶南方总经理肖白说,即使没有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钢铁业也会进入调整期,“重新洗牌”在所难免,因为我国粗钢年实际产能约6亿吨,已是日本和美国的5倍左右。

    “政策要关的,市场迟早也会关;要是及时把政策要关的企业都关了,市场的冲击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大。”山西省长治市常平集团负责人于李平感叹。

    常平集团近年来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关停了4座15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目前一座450立方米的高炉停产,另一座380立方米的高炉勉强维持生产。于李平说,那4座小高炉要不关,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我们也得“扒个干净”。

    10月份以来,长治市焦炭、钢铁、电石等传统产业因市场冲击160家企业关停;38座125立方米以上的高炉有30座停产。这些停产企业规模大多徘徊在国家产业政策的边缘。

    当地干部痛心疾首:抓了多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煤焦铁等主导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很少,焦化副产品回收利用率只有35%。

    在一些企业遭受重创的同时,有些企业却显得游刃有余,甚至是逆势而上。综合效益排全国前3名的广州开发区,有100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这里落户,目前没有1家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倒闭。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薛晓峰一语破的:这次危机正好是对产业链完整与否、企业水平高低的一次检验。这些年,开发区着力引入各个产业链条中的上游产业、扶持高端服务业,如今这些做法的正效应正在显现。

    实践证明,国家产业政策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如果在落实中层层打折扣,就会留下发展的隐患。只有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基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方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历一次波折,就会跃上一个台阶”——危机催生新动力,开辟科学发展新空间

    4万亿投资撬动内需,为促进增长新添动力。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沿海到内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新一轮扩大内需相伴随,紧密结合。

    湖北省仙桃市长刘新池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充分体现了“五个统筹”的战略考虑,清晰反映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脉络。河南省统计局局长刘永奇说,中央财政投资以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为着力点,把握住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把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密切结合起来,体现了既管当前又利长远的政策取向。

    “经历一次波折,就会跃上一个台阶”——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多次听到的“危机感言”。在外部市场收缩的压力下,内部改革调整的阻力就会小很多,当前正是实施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太原钢铁集团举步维艰,产品大量积压,资金捉襟见肘。当时太钢产品有500多种、5000多个规格。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比……公司领导一个一个地算,最后优选至9个主攻品种。

    当时,太钢关闭了三个轧钢厂,职工们平静地走进了培训课堂。随后几年,太钢投资近200亿元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能力,2007年与2002年相比,利润增长了12倍,同时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76%。

    从去年5月开始,面对不锈钢价格下挫六成和欧盟反倾销诉讼的双重压力,太钢把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作为企业新的效益增长点,同时加大改革力度,向科学采购、过程管理和市场营销要效益。今年前10个月,太钢通过内部挖潜,创效近40亿元,进一步积聚了“过冬御寒”的能量。

    在内部管理上太钢一年干了几年的事,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了飞跃,一旦市场转暖,将更加有利于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说:“危机终将过去,危机中提高的能力将会永存。”

    河南省洛阳市关闭小矿山一直有阻力,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借机”关了400家,后来剩200家,想尽办法又关了63家,剩下100多家顽固支撑。最近,“借机关矿”行动再次启动。洛阳市发改委主任李胜平说:“眼下矿产品价格跌入低谷,整顿矿山几乎听不到异议。”

    广东省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告诉记者,东莞的产业转型原先可能需要10年时间,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企业的新陈代谢。压力是推力,它将变成企业、产业重新洗牌和布局的好机会,也将促使东莞经济结构更具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的冲击还倒逼基层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湖北省随州市,当地农民正在紧张地筹备将于12月8日开幕的“香菇节”,小小香菇是当地的“出口大户”,今年1至9月份已出口7139万美元,10月份出口856万美元,是9月份出口的两倍多,11月份则突破了1000万美元。

    随州香菇出口逆市飘红与当地基层干部的努力分不开。近两个月,当地干部深入农户,从菌种、菌棒到生长、采摘,再到收购加工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检测,实行无害化控制,使香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随州市政府已将这一做法固定为制度。

    “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个难得而紧迫的‘时间窗口’。”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说,“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才能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历史经验表明,在大的危机来临的时候,那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作出调整的企业,往往能够摆脱危机的困扰获得新的腾飞机会。

    “只有主动调整,才能赢得先机”——危机孕育希望,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念

    同样是玩具生产企业,东莞的合俊之所以倒闭、浙江的海利之所以红火,关键在于产品的档次和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所致。

    不同企业在危机中的不同境遇警醒世人:靠低档次打市场、替别人贴牌生产,终究难逃“走麦城”的厄运。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敏锐的市场眼光,才能始终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广东省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微型散热风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3%。由于去年底就预测到美国次贷危机会进一步影响到全球市场,及时对客户结构进行了调整,一些廉价的、缺乏成长性的订单就主动放弃,而是花力气去争取优质客户,至今订单没有下滑。

    建准公司拥有全球设计平台,研发能力在业内也是较强的,可以无时差、持续地接受用户需求和改进意见。这家公司市场圈是全球布局、内外并重,做同样产品的日本一家大企业,由于专供美国企业,目前订单急剧萎缩濒临倒闭。

    “只有主动调整,才能赢得先机。”建准公司总经理陈民祥说,这场危机为我们下一步的扩张做了很好的铺垫,现在扩张成本比较低,我们正着手买一些减产、倒闭企业的设备,吸引、挖掘一批人才,准备将产能再扩大一半。

    安徽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建准公司的情况有惊人的相似。去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这家公司迅速调整营销战略,开拓非洲市场,在肯尼亚设立总经销,覆盖六个国家。时至今日,非洲市场新增销售额基本弥补了美国市场萎缩的损失,今年出口额与去年同比增长70%。

    华菱西厨公司董事长许正华说:“我有两个绝招,一是市场战略‘GPS’全球定位,内销求稳,出口求强;二是核心技术不可替代,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是两项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人。”

    这两家企业的经历充分表明,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坚定不移地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的根本之策。”广东省副省长肖志恒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带来一定困难,但从长远看,这正是促使我们从传统发展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我国环境资源约束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迫使我国的产业布局和区域间的产业分工进入重要调整时期。在中西部地区不少干部看来,农民工返乡是人力资源回流,以此为基础配置生产要素,中西部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中西部地区通过启动“回归工程”、“凤还巢工程”等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湖北省近3年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办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7万个,投资总额140多亿元,吸纳劳动力近50万人。

    武汉大学金融系主任叶永刚教授认为,中部地区今后一段时期有望成为全国增长最快的地区。他认为,在扩大内需的方针指导下,加密铁路网、公路网和航空网为中部地区成为全国物流中心、商贸中心甚至金融中心准备了条件,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又将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中部崛起的实现将使区域经济更加协调。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记者在采访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坚定必胜信心,扎实做好工作,就一定能迎接各种挑战,奋力渡过难关。

    (参与采写记者:张先国、张旭东、周亮、李柯勇、朱剑敏)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