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第一”的企业才能稳步发展
稳步发展的41家企业具有一些共有特点:比如企业发展规范,有突出的领导核心,团队协作意识强,职权分工明确;对市场存在的风险有较充足的认识,市场调研相对充分;有明确的经营方向和创新意识;企业发展规划完整,市场定位清晰,符合小型初创企业“生存第一,发展第二”的特点;主营业务(项目)明确,与市场发展吻合度高,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和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从学校→市场,从学生→办企业的角色转变快、适应力强,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正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转变方向,寻找新的突破;大多已申请专利技术保护或完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统计显示,有12家研发类企业仍处于研发周期中,无销售收入,占18%。它们的共有特点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比较高的科技含量,但与市场化、产品化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在未来行业市场领域中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由于项目本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实验周期长(如中试、量产、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等)、资金要求高或市场要求不同所遇到行业壁垒(有3家公司涉及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问题)等原因造成短时间难以在市场有所反映。
研发项目大多资金需求较大,时间较长,并与高校关联性较高,在资金成为瓶颈的情况下,对于高校的实验资源依赖性较强,并可得到高校内导师的指导;团队人员学历层次高,60%为博士,但公司管理结构单一,纯研发人员较多,缺少市场开发人员。
另有5家企业经营出现困境,主要原因在于主要业务发展及核心竞争产品与市场相距较远,在没有现金流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资本金的支撑,发展较为困难或停滞不前。其突出特点是:创业时项目准备不充分;产品无法很快得到市场的认可,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也未能及时随市场发展和需求而进行有效调整。此外,还有8家创业企业已完全退出创业基金。
分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坦言,分基金的运作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分基金会对所投资企业的管理,对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创业企业的服务,对大学生创业工作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以及如何组织更好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校友资源等参与大学生创业工作等。
据悉,复旦分基金依托复旦科技园创业中心,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公司的日常运作,分基金还成立了专门的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大学生创业研究中心以及大学生创业企业俱乐部等,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孵化服务。目前,复旦分基金支持的学生创业企业注册金额约3627万元,其中学生自筹资金2801万元,基金立项金额826万元,基金实际拨款金额801.5万元,创业企业就业人数440人。
就分基金会工作的发展而言,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与环境,真正做到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水到渠成”、“顺水推舟”,而不“拔苗助长”;二是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搭建有效的、开放性的创新网络,为不同的创业团队在不同的阶段提供最有效、最专业的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