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树忠:改革影响了我这一生的路径
在网络上搜索一下“于树忠”,跳出来的网页铺天盖地。这个年轻人的名字,总是跟一些超级巨胖的身影,一起出现在各类新闻中。
坐在康达医院的办公室里,32岁的于树忠意气风发。“长春第一胖”郭春海、“北京第一胖”杨昶、“全国第一胖”朱磊,这些“大名鼎鼎”的胖子,经他巧手施治,个个在一年内显著瘦身。
如果不起身走路,很难发现他右腿有些残疾。于树忠创业,当初纯属被“逼上梁山”。
1976年,于树忠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牛山村,1周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但他靠惊人的毅力一路读到大学,1998年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改革开放,给了残疾人上大学的机会,但由于取消了毕业生包分配制度,我算得上是第一批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眼前的于树忠,语气相当平和。
不能回乡种地,又找不到工作,于树忠孤身漂在长春。近乎崩溃之际,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残疾人爱心车队”的报道。几经周折,于树忠联系到了这个爱心车队,车队成员帮他赊了一台破旧的三轮车,并为他联系了一个非常廉价的大公寓居住,于树忠开始在火车站附近拉三轮。
“与爱心车队成员一起讨生活的过程中,我见证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更为他们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精神而感动。”于树忠开始重新为理想而奋斗:半天开三轮车营运,半天把车开到僻静处,坐在车里温习医学功课。1999年年底,他通过了国家第一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名义上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揣着资格证,却依然没有一家医院肯接收他,原因很简单:一、太年轻,没经验;二、有残疾。万般无奈之下,于树忠找到残联,希望可以推荐就业。在残联,于树忠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大胖子。此人爬了几层楼走到办公室时,已经累得几乎喘不上气儿。因为太胖,他丧失了劳动能力,妻离子散,所以想开张残疾证,回社区办低保。
“可残联没法给他开这个证,因为肥胖不算残疾。那一刻,我觉得他比我可怜多了!”于树忠说。
在场的工作人员开了一句玩笑:“小于,你不是医生吗?给他减减肥。既帮助了他,也解决了你的就业问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精心查阅中医资料后,于树忠发现单纯性肥胖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他下决心从事医疗减肥。
经过四处打听,于树忠找到了一家有针灸减肥科的医院,希望进修学习。院长虽然点头应允,但要收1600元学费。于树忠只能硬着头皮向父母张口,区区1600元,家人足足凑了两个多月。2001年,他又两次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进修。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再结合临床治疗,于树忠总结出了俞募配穴的独特针灸减肥疗法,这8种针灸治疗方法用于临床减肥,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很快,于树忠被一大部分减肥者认可了。
学有所成后,当初收他学费的那家医院,暂时留聘了于树忠,不久就把整个减肥科交给了他。一个又一个“巨胖”经他治疗后显著瘦身,于树忠出名了。苦尽甘来,朋友们都为于树忠高兴,昔日爱心车队的朋友们时常到医院看望他。可医院院长不太高兴——他认为这有损医院形象。于树忠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如果能有一家自己的医疗机构,我不但要敞开门欢迎残疾人,我还要传授技术,帮他们改善生活!”
说干就干,于树忠很快找到了投资伙伴。2004年3月,他和朋友开始共同创建长春康达医院。医院选址在繁华市区,斜对面就是市产院——许多新妈妈,正是他们的潜在客户。“恰好赶上国家鼓励创办民营医院,一切都很顺利。”于树忠踌躇满志。康达是吉林省第一家以减肥为主的医院,当时,这类医院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当年5月全国助残日那天,七八家媒体的记者通过残联找到于树忠,采访他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于树忠当场吐露心迹:一定帮助那些有学习需要的残疾朋友。此事一经报道,马上吸引了百余人前来学艺。于树忠无私传授、悉心指导,没想到媒体又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医院还未正式开张就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媒体的报道等于给了我们一笔无形资产。如果当时不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做事,而是想着如何赚钱,可能还发展不起来了。”于树忠笑着说,“没有工作那段时间,我曾经认为改革太残酷。但回过头来想想,正是改革激发了人无穷的潜力和斗志。肥胖是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附属产物——改革开放,影响了我这一生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