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9日
星期

“香港人对邓小平有很深的感情”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港澳获奖者谈感受
本报记者 崔玉娟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09    [打印] [关闭]
    香港学生王玲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成了近日香港媒体关注的热点。王玲笑称获奖这件事对于香港媒体来说“有卖点”。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下设立的引导和激励全国大、中、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奖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是在2004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邓小平亲属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生前的全部稿费捐献出来,经党中央批准,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设立的。今年,首次有4名来自港澳的学生获得这一奖项。日前,他们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颁奖大会和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决赛等活动。

    “香港人对邓小平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很关注这件事。而且这个奖项今年是第一次面向港澳学生,香港市民也非常关注内地的创新情况,希望与内地加强这方面的交流。”王玲是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2006年从四川大学赴香港读书,在穿戴式医疗设备的研发中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方法。对于这次获奖,她感到很自豪。

    与王玲同来领奖的冯朴琳自小在香港长大,现在是香港大学牙医学士五年级学生,她还清楚地记得撒切尔夫人到北京谈判时的电视新闻场景。“我还把对邓小平的印象写到申请里去了呢。”冯朴琳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

    冯朴琳介绍,香港的很多大学生每年有4个月的暑期,他们会参加一些项目开发、比赛、交流和实习等活动。而来自澳门镜平中学的高一学生梁嘉俊,就没有这么充分的时间用在创新上了。“我就是走路的时候想,想到了就写下来。”梁嘉俊说,他今年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智能高效人流疏导系统,就是过深圳海关的时候看到人特别多想到的。

    梁嘉俊从初一开始就喜欢搞点创新,今年参加了学校的创新小组。刘冠华是这个小组的指导老师,他说:“拿这个奖固然高兴,但最高兴的是看到梁嘉俊从一个顽皮的孩子变成有理想的人。这个奖对他有推动力,会帮助他成长为有思想、有理想的人。”

    刘冠华当初看好梁嘉俊是因为他“鬼点子多,有兴趣”。而对于王玲来说,“创新是博士的全部”。“基于前人的基础,你可以做哪些贡献,能做到哪些贡献”是王玲所有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就无法开题,“不论是到欧美国家深造,还是在大学当讲师,博士必须注重创新,做出前人没做出过的东西”。

    “没有高科技,‘神七’就不能上太空,一个国家要富强就要靠科技,如果都重视赚大钱,没人搞科技,就不会有进步。”刘冠华这样教育他的学生。

    12月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名誉主席邓朴方在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上动情地说:“从今年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奖励对象开始扩展至港澳地区在校学生,今天,4位港澳地区投身科技创新的优秀青少年代表首次和内地96位青少年科技创新的佼佼者,一起接受了这一崇高荣誉。我们想,把父亲的稿费用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上,引导青少年一代按照他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