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社会大厦的擦洗者
这位写了“寻局长启事”并引发媒体和网友空前议论的作者名叫吴群,1959年生,是海南省文昌市锦山镇的一名个体户,在镇上租房经营一家电器商场。
谈起“寻局长启事”事件始末,吴群也早就没了事发时的谨慎,他不仅专门写了一篇关于事件始末的文章,甚至连多年前写作的文章也一一复印向记者展示。
我要对网友做个交代
记者:“寻局长启事”事件开始的时候,你向媒体提供了线索,却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有什么特殊考虑吗?
吴群: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我没有告诉爱人,也没有告诉在外地求学的孩子。不公开自己的身份,主要还是有些顾虑,我毕竟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要在锦山镇生活工作,也许会得罪一些人。
记者:你现在站出来讲述“寻局长启事”始末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吴群:“寻局长启事”被媒体报道后,引来网络上的大量跟帖和评论,前两天相关网页已接近30万。“寻局长启事”的影响这么深,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正是因为有了网络的广泛关注,“寻局长启事”才有了令我满意的结果。这也说明当今时代,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我们的社会,好的社会现象在网上会受到热捧,坏的也会被网友广泛传播和批评。
网络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增加了我的信心,我觉得应该站出来,对关心和支持这件事的网友做个交待。
“寻局长启事”早有谋划
记者:“寻局长启事”影响很大,也超出了你的预料,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呢?
吴群:在电信线路水泥杆被撞断之前我就有了成熟的想法,只等着事件的发生,即使没有电信张路水泥杆被撞断,我也会找到其他的事情实施这个创意。
改革开放不仅从经济上振兴了中华民族,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结束了万马齐喑的时代。我们的社会纵然像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但也会有被污染的时候和出现瑕疵的地方,因此,总得有人去发现它、去擦洗它。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整天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在内部机制失调或暂时失调的情况下,外部能否产生“震撼性的能量”,迫使内部机制立即恢复功能?为此,我请教了一些法律和媒体界的朋友,他们都认为这很难,因为既要充分表达民意,又要不碰法律框架,还要顾及国情现状,很难平衡。
非常难,但并非不可能,我必须找到平衡点。几经思索,我终于想出了“寻局长启事”的方式。我认为:第一,启事方式能使事件套上法律防撞垫,免于和“大字报”沾边。第二,形式的新奇、幽默能吸引媒体介入,借以表达强烈民意。第三,在幽默搞笑的气氛中完成对不作为官员的舆论威慑,更是一种让强烈民愤的软着陆,非常符合中国国情。
记者:看来,你的“寻局长启事”可以说是早有“预谋”,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已?
吴群:是的。“电信线路水泥杆”只是一个切入口。写这个启事时我也曾考虑:我的创意是寻找局长,是行政官员,以求震撼效果,但电信是企业单位,尽管有等级相同者,却没有真正的“局长”。于是,我只能将错就错,照寻不误,只是加了一句“谁是局长,局长在哪里?”细心的读者都会看得出其锋芒所指——决不仅是针对此事件的本身。
记者:就像你自己说的,“寻局长启事”决不仅仅是针对毁坏的电信线路水泥杆,而是有更深的内涵。
吴群: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有很多的考虑,在“寻局长启事”事件发生后的两个月里,我又有了更多的想法。
对“电线杆”事件的本身,确实是立竿见影,但对整个社会而言,能否从中得到某种感悟并进行良性互动,以求达到标本兼治。这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我策划“寻局长启事”的最终目的。
向公仆灌输“敬畏之心”
记者:你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说,你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普通的工商个体户,最高学历仅是高中。从世俗的观点看,你似乎很让人不解:为何你如此热心社会公共事务?又为何能够创意出“寻局长启事”?
吴群:确实有很多人会质疑我的出发点,甚至会质疑我的能力,这很正常。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欢关注时事政治,“文革”结束前还因为在村里的墙上写“农家愁”三个大字而遭批斗,要不是父亲给工作队干部塞了几包烟,很可能我就有牢狱之灾了。
我的家乡文昌市铺前镇中台村是著名的侨乡,村中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很多都是有识之士,对我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
1997年开始经营小家电商场后,我更加热心时事,1998年甚至开始搞起了农村社会调查。此后,我曾将《当前农村的经济状况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应有作为》一文寄给文昌市主要领导,但没有回音。我还曾将《重点学校为什么办成贵族学校》一文寄给海南省教育厅。我甚至还曾将自己写的讽刺一些官员的小品剧本《买电视》寄给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多年来的经历使我明白,一个普通老百姓要想参政议政,要想影响社会的进程,如果不另辟蹊径,真的会难于上青天。
记者:即使你另辟蹊径,创意出“寻局长启事”,在很多人看来,也只是一次个体性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影响力也会渐渐消失。
吴群:“寻局长启事”确实是个体性的事件,在媒体介入、互联网热烈讨论之后,我也发现,官员素质问题最终的解决还是要靠制度本身。人咬狗的事发生多了,同样会失去新闻价值,如渠道不畅还会“寻官”不止,并且越寻越难。产生“轰动效应”的“寻官启事”只能当作“心脏起搏器”,只能在非常情况下使用,正常的肌体,还得靠自身的功能去新陈代谢。
记者:由此可见,“寻局长启事”确实是你深思熟虑之后的创意,不仅考虑到了方式,也考虑到了效果。
吴群:我创意“寻局长启事”的初衷也确实是想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希望通过制造一次“民意威慑”给公仆们强制灌输“敬畏之心”,让他们时刻记住头上三尺有青天,加深党纪国法的意识,让他们懂得怎样“为人官表”。也就是说让体制外的“震动效应”达到体制内的警钟长鸣!
第二,对草根阶层而言,我希望以这种创意来鼓动和“教唆”他们积极参政议政,自觉担负国民责任。如果每个公民都冲破传统思想的牢笼,在自身依法的同时对执法者进行监督,这才是民主法治的艳阳天。视群众利益为小事如形成官场恶习,就会从根本上动摇政权根基,就会引起强烈民怨,制造社会对立。
记者:这两个目的要实现,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显而易见,你的“寻局长启事”为实现这两个目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吴群:确实如此,我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草根阶层”发挥智慧积极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尽自己一分心,出自己一分力。毕竟,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我们的社会不但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而且也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当然,我个人也有反省和体会,在行使公民权力的同时也将主动履行义务,自我提升素质,参政议政时会考虑到国情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对这个社会大厦,我是一个擦洗者,决不是破坏者。
本报海口12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