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评
道歉比“不作恶”更难吗?
王列军
先是百度,后是Google(谷歌),搜索引擎这段时间“颇不宁静”。12月11日,央视早间新闻节目曝光: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结果中存在糖尿病等虚假医药广告。
本来,这样的“新闻”近期多次耳闻,早已不觉新鲜。但奇怪的是,这条新闻播出后,引起谷歌强烈的反应:不仅指责央视报道有严重失实之处,还呼吁“行业自律,不要老给别的公司制造虚假信息”。
其发言人在措辞强硬的声明中称:我说我“不作恶”,就是没有“作恶”!你说我“作恶”,你就是坏人,就是居心叵测!
在强势反驳同时,谷歌立刻将“涉案”的链接通通拿掉,然后站出来指责央视举例失真,说“糖尿病”关键词下的赞助商链接并不存在。但百密一疏,“糖尿病”的广告链接虽然洗干净了,但是输入“糖尿”二字,不干净的链接仍然存在。
这就是谷歌危机公关的吗:先是毁尸灭迹,然后死不认账?其实存在错误并不可怕,怕的就是讳疾忌医,拼命掩盖自己的错误。谷歌还在对外声明中一再暗示央视曝光背后有“内幕”,但是“内幕”何在?他们又摆出一副“天机不可泄露”的姿态。
谷歌避而不谈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炮制出一个市场竞争的“阴谋论”,因为它明明白白的知道,这种话题无疑更吸引公众眼球。当媒体和舆论的注意力被引到其它方面时,谷歌本身的问题就很容易敷衍过去了。
但无论再怎么高明的“公关策略”,都没有诚心致歉、及时整改来得有效。如果只是抱着糊弄公众、拼死抵赖的态度,甚至使出“拖”字诀,从长远利益看,于自身健康发展毫无一点益处。
无论谷歌下一步作什么回应,都会让中国网民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作恶”仅仅停留在广告宣传的层面,而不能把这种认识贯彻到企业的每一步行动当中,那么它就没有超越金钱的意义存在,它就是有价的。
谷歌要想在中文搜索市场上有所作为,想要真正成为中国网民信赖的搜索引擎,就必须在这件事上更加慎重的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