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2日
星期

煤老板为何总让人产生豪奢想象

胡印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12    [打印] [关闭]
    “晋商包机进京抄底团购豪宅”、“煤老板进京购豪宅选购三百万元至一千万元楼盘”……连日来,这则山西煤老板北京“托市”的消息让人羡慕让人叹息甚至让人嫉恨。然而,山西本地记者的核实采访验证了这不过是地产营销的一种炒作而已,他们不过是很普遍的看房者。(《山西晚报》12月10日)

    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看房团”,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每天都有,算不了什么太大的事情。然而,呈现到媒体上,却成了包机进京一掷数百万元选高端楼盘的“购房团”!变脸之快,也算惊人。联想此前媒体不间断报道的“山西煤老板团购20辆悍马”、“山西煤老板自称没幸福感”、“山西煤老板二奶自述奢华生活”、“山西煤老板购房团上海买豪宅,团员门槛5000万”……等等新闻,总是别有一番滋味耐人琢磨。为什么山西煤老板总能让公众产生类似的“豪奢想象”呢?

    首先,不排除一些利益团体、营销机构利用“煤老板”这个群体炒作获益的可能。值此楼市低迷的节点,山西运城看房团的出现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聚人气、造声势”。又是煤老板,又是包专机,出手就是300万以上的豪宅,这些都是地产公司以及中介机构愿意大张旗鼓声张的“亮点”,托市的需要。

    请看下边的“托市”自白:“一位姓王的山西煤老板向记者表示:我们山西人买房,素以出手阔绰著称,常整栋购买我们本地市中心的公寓、商铺,而且都是一次性付清,拥有雄厚的购买力。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我们这次乘购楼专机来北京,就是瞄准了价值300万元以上的豪华别墅……”当公众从网络上读到这样的气贯长虹的文字时,能不认为大凡山西来的,都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老西”?谁还去认真辨认,看房团中其实并无煤老板、更无王姓煤老板?

    其次,煤老板屡屡被人标签为豪奢,也与这一群体形象的模糊有关。这些年来,山西煤矿经历了一次爆炸式的裂变,“有水快流”式的大开挖,造就了一大批靠黑金发财的煤老板。然而,这些暴发户的行为有没有社会意义?他们有没有一些比较接近的行为、习惯、爱好?很多人不过是口耳相传,猜测而已。既无定量,哪来定性?以乔家为代表的晋商有共同特征,那是经历了百年、几百年的研究才渐渐浮出水面的;而对现在的煤老板,似乎只有印象式的描述,并无实证研究。

    如果煤老板能够算做一个阶层的话,我们的社会对这一阶层的状况其实是隔膜的。公众认为的豪奢,往往由一些支离破碎的鳞爪拼贴而成,有些简单化、标签化。“没有幸福感”,可有定量分析?“门槛5000万”,可是确凿数据?类似描述,直白地说,不过是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一种渲染罢了。这个老板群体人数有多少、财富有多少、具体如何分布,很难统计。就连英国人胡润,也不过是在“能源富豪榜”里含混提到:上榜富豪,山西煤炭老板占三分之一。脸谱模糊,个别煤老板的豪奢便不免被当成了全豹。

    最后,媒体的选择性报道似乎也有推波助澜之功效。像百年前的晋商那样,今天的山西煤老板有没有“义利并举”的行为?类似的行为为什么得不到社会认可?除了煤老板本身做得还不够以外,媒体的炒作也是这一群体形象不正面的原因之一。似乎这些人中间,只有失去理性的斗富、挥霍,冒傻气的出手大方。别的,暂时就顾不上提及了。这一次,幸有记者刨根问底弄清了购房团的底细,那么下一次呢?无论如何,我认为,这样对一个社会群体进行片面的想象性认知,是不够理性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