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反恐也强调“人民战争”
反恐面临新挑战 联训难度增加
新华社记者:这次和印度进行联合训练是第二次,它和2007年中印两国在中国昆明的联训比较有什么不同?其次,双方联训印军在反恐上有什么特点?最后就是中国官兵是第一次在印度的国土上同印度官兵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印象如何?
田义祥:首先,根据中印两国、两军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双方军事专家组在 2008年10月(印度普纳)和2008年11月(中国成都)进行了两次磋商。在磋商中对本次联训的内容、方式等进行了设计确定。与第一次相比较,主要有“三个没变”和“三个深化”。
第一个没变是联训的课题,依然是反恐;第二个没变就是联训的规模和兵力,双方均派出一个连规模的兵力混编施训;第三个没变就是联训的方式,还是分为展示装备、共同训练和综合演练三个阶段来组织。
如果说有变化,则是体现在“三个深化”。第一是联训的融合度加深了。去年联训双方在共同训练上的技战术主要侧重于演示和观摩,但是今年的共同训练侧重点则在互教互学,加强对对方技战术的了解、掌握和借鉴。
第二个就是综合演练的设置难度加深了。去年联训的反恐课题是以山地反恐为背景,侧重于突袭“恐怖分子”聚集的训练营地。而今年的联训背景则是“恐怖分子”藏匿于乡村民居中,这就需要反恐部队实施封控、近距离搜索和打击,反恐行动的难度加大了。因为这不仅需要控制“恐怖分子”,防止其潜逃,还要避免对平民的误伤。在村庄中搜索“恐怖分子”,敌人在暗处,士兵还要有效地保存自己。与去年“分段”式的演练相比,今年的综合演练则是双方参训分队要15个小时昼夜连续实施。除了演练重点课目外,还涉及了很多勤务性的课目。比如夜间机动、夜间射击、野外宿营、警戒哨派遣、潜伏等内容。这都加大了训练难度。
第三个是从中方来讲,联训环境生疏、复杂。去年中方部队使用的都是自己的训练场地和设施。今年则是完全陌生的,如果不到现地,许多官兵都不知道贝尔高姆这个地方。此外,许多训练设施标准也不一样,这次联训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使用印军的训练器材、设施、场地进行训练,而且印军的参训分队也不是驻防在这里,是从300公里外调过来的。但是从联训的成果来看,双方官兵的士气高昂,精神饱满,都表现出了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良好的战斗作风。可以说,双方都从对方身上学习到了很多训练上的宝贵经验,共享了双方反恐作战的训练成果。我个人认为,这次联训在反恐技术、战术上双方有一定互补性。
印军反恐理论与反恐实践结合得比较好 强调“人民战争”
新华社记者:请您谈谈对印军反恐训练的一些印象。
田义祥:首先是印军反恐理论和反恐实践结合得比较好,这得益于印军有比较丰富的反恐实战经验。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联训中,给双方官兵授课的印军军官绝大部分都有反恐作战的实战经验,包括他们的旅长帕提亚将军,都亲自指挥过反恐作战,甚至击毙过恐怖分子。印军把多年的反恐作战实际经验加以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然后再用理论指导反恐训练和反恐作战。所以,他们的反恐理论和实践不是脱节的,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因此中方连队听后觉得很实在很管用,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
第二个印象是印军注意军队的反恐行动与法律法规有机结合。印军特别强调反恐行动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下展开行动,不能因反恐行动违反法律法规。同时在反恐行动中印方还特别强调要尊重宗教,因为印度是一个全民信教、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另外,就是要尊重人权,不能因为反恐行动造成无辜的平民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甚至还规定,如果由于反恐行动给平民财产等造成损失要进行赔偿。
第三个印象就是军队反恐与其他反恐力量相结合。因为反恐涉及方方面面,印军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军队在反恐行动中要和准军事部队、警方甚至当地民众密切合作。用我们的话来解释,就是反恐也要实行“人民战争”。此外,印军在反恐训练作战中情况设想比较严密,考虑比较周全,比如说设卡检查时,要安排女检查人员对女性进行检查。在不同地区设卡,要配备相应的懂当地语言的翻译,他们认为军队反恐不能单打独斗。
第四个印象比较深的是,印军在反恐技战术上,规定得非常明确和清晰,可操作性强。无论是反恐原则,还是反恐任务的确定、要求等,印军考虑得很细、很深,比较实用,也比较有效。它强调反恐战法与实际作战、训练要有机结合。印军认为,反恐的理论也好,教材也好,要不断进行更新。因为恐怖分子的武器装备也在不断升级,恐怖分子的战法、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同样它的战术技术要不断改变,不能墨守陈规。所以,虽然教材规范要求你这样去做,但是部队完全可以根据新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或者补充,甚至对教材中过时的内容完全可以弃用,依照自己总结的东西去做。
以上是通过联训,从接触印军分队层面反恐训练得出的一些印象,这对我们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因为从反恐最基本的技战术来讲,各个国家军队相差不多。不同点是,各个国家所面临的恐怖威胁或者说恐怖组织的强弱、对象不同,反恐作战的地区、地形不同。各个国家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对反恐的战术、技术有影响。中方侧重于对印军反恐的个性、特色,特别是反恐实战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毕竟我们缺少反恐的实战锻炼。
印军官兵普遍能歌善舞 对外交往能力较强
新华社记者:最后,请您谈谈近距离接触印军官兵的印象。
田义祥:第一感觉是军官和士兵的养成教育,礼节、礼貌很好,并且是常态性、自觉性,并不是突击表现出来的。印军和我军一样注重军营文化的建设和培养,把作战英雄的雕塑放在营区最显著的位置,便于激发士兵的英雄主义精神。印军官兵能歌善舞,文体生活比较丰富。他们每个营都有一个小乐队,水平很高,乐队成员由后勤保障方面的官兵兼职,印军在招兵时也有意识地招募一些有文艺特长的士兵。印军的训练比较扎实,重在打基础和扎实训练。
印军训练的每个环节都是严抠细训,不走过场。另外,印军的训练方法也很灵活,不仅苦练,还注重巧练,注重激发士兵的热情,寓训于乐、寓训于教。印军在训练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官兵的绅士风度和修养,因而在训练中把很多其他元素加入进去,甚至超出了训练范畴,比如瑜伽、歌舞等等。印军要求训练出来的官兵不是武夫,军官要有勇有谋,士兵要既有良好体魄又有灵活性,在战场上反应非常敏捷,适应现代作战的要求。
我和他们军官接触后发现他们对外交往能力比较强,因为这些印度军官不论是对上、对下、对媒体、对外国人,都是应对自如,表现得体。一方面这从他们的院校教育注重培养,另一方面印军军官大部分都有在国外学习、工作、维和等经历。而且他们和外军的联合训练十分频繁,我们这次联训结束后,他们很快要与美国的陆战队一起联训。
另外,印军的陆军武器装备、工作生活设施比较实用,功能不差,而且他们把现有的装备维修得很好。最后是印军的战备观念比较强,无论走到哪里,印军都要先部署警戒,把活动区域控制起来,一点不含糊。驻地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和掩体24小时警戒,随时防范的战备观念很强。例如他们的军用卡车上都有一层沙袋,就是为了应急时掩护使用,随时做好处理突发情况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