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3日
星期
国家旅游局:

积极应对危机提振旅游市场信心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13    [打印] [关闭]
    

    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姜蕾 鄢光哲)国家旅游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旅游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冷静分析,科学谋划,积极应对2003年“非典”后我国旅游业遭遇的又一个波动期。

    今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旅游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形成多种负面因素叠加效应,进一步增加了旅游市场的不确定性,使旅游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国家旅游局把“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旅游业平稳发展”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和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学习实践活动中,6名党组成员分别就8个调研专题深入各省市调研,进一步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金融危机导致旅游投资明显放缓,旅游企业经营收入普遍下滑,利润下降,经营面临困难。

    据统计,今年下半年,仅江苏省就有15家四星级以上饭店停建缓建,停缓投资40亿元以上。如果对这场危机应对不力,将势必对旅游业造成重创。

    国家旅游局连续6次召开局党组会议和局长办公会,分析梳理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因素,并明确由一名副局长牵头抓好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课题调研,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开展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召开驻外办事处主任会议,分析旅游市场形势,并积极谋划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召开旅游业振兴与危机应对国际会议,与3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谋应对之策。

    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国家旅游局认为,虽然金融危机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旅游业仍然可以平稳较快发展。这些有利条件是:当前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人们的旅游消费预期总体稳定,全国旅游基础市场没有受到大的打击;中央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为长期战略方针没有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开辟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新天地,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两岸“三通”将为两岸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营造良好氛围;党中央、国务院最近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为扩大内需出台的10项措施,将进一步加快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对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国家旅游局紧密结合当前全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注重统筹安排各项业务工作,实施旅游“扩内需、促消费”系列行动计划,及时推出应对金融危机的系列举措。

    落实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推动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强旅游形象宣传,促进旅游市场开发。开展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让农民通过发展旅游得实惠。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让游客放心消费。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支持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先行先试。实施入境旅游发展计划,稳定国际旅游市场份额。与各部门联手,在各主要客源市场开展世博旅游推广。加快实施地震灾后旅游恢复计划,加快旅游恢复重建进度。实施藏区旅游发展推进计划,帮助农牧民增加收入。

    此外,加大发展旅游促进就业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力度。部署落实全国10万名导游人员培训工作方案。对全国10万名导游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组织动员全行业,确保“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核退旅游质量保证金,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在抗震救灾已退还部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基础上,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18亿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