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3日
星期

上海:经济循环融入世界 人均GDP超8700美元

新华社记者 李荣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13    [打印] [关闭]
    改革开放30年,上海的城市性质已从全国性工业基地成功转型为开放型、国际化、服务功能齐备的经济中心城市。30年前“二产独大”的格局已被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平稳替代,经济循环全面融入世界。

    据上海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数据,30年来上海“城市家底”年均增加400多亿元,特别是1992年以来经济总量扩大4.8倍,而经济增长率的落差仅为4.8个百分点。上海人均生产总值在1999年达到3000美元后,一连攀上5个“1000美元台阶”,目前已超8700美元,城市居民家庭七成以上拥有自有住房,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对城镇所有劳动者和各种就业状况的全覆盖。

    “多引擎”的经济

    1978年,上海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4∶77.4∶18.6,二产占绝对主力;至2007年,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变为0.8∶46.6∶52.6。目前,上海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半壁江山”,比1978年提高34个百分点。

    上海市统计局的专家认为,30年来上海经济运行质量、经济效益以及经济结构同步优化,这使上海经济发展实现了“多引擎”的驱动。实体经济能级提升,形成了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精品钢材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和生物医药制造等6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65%以上。以航空航天器材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带动力也不断增强,其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上海工业品有了新的“形象代言者”——上海汽车产量比1978年增长78倍,成品钢材产量增长5倍,民用钢质船舶增长11倍,发电设备增长24.9倍。

    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成为上海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引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4%以上,去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9.9%。由证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构成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已初具规模。上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由1991年的46亿元增加至去年的38万亿元;已上市股票数由8只增加至904只。

    内外市场循环

    1980年7月,中国、瑞士、香港三方合资的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上海电梯厂成立,这是全国机械工业第一家中外合资工厂,也是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工厂。

    1986年8月,上海闵行开发区和虹桥开发区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截至2007年底,上海累计批准来自131个国家和地区的4.8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全市外资企业上缴税收占上海财政总收入的20%和地方财政收入的67%;吸收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随着商务成本不断增高和土地、能源等瓶颈约束日益凸显,上海决定鼓励和支持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总部经济机构。目前上海已成为中国除香港之外外资总部经济机构最多的城市。在上海地区总部中,世界500强企业有56家,其中包括英特尔公司渠道产品事业部全球总部、ABB公司机器人事业部全球总部和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电子材料部全球总部等。

    上海市统计局人士说,30年来,上海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上海的经济循环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到2007年末,与上海通航的城市达179个,其中国际及地区城市就有99个。全市进出口总额30年里增长了92.5倍。科技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已占到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68%以上,比重比1990年提高了44.7个百分点。上海“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77个。

    民生“细节”看变化

    30年前,吃一顿大荤是上海人逢年过节才有的“特权”;30年后,上海人在外就餐完全是“家常便饭”,连老太太都知道吃要讲究“低盐、低糖、少油”。

    30年前,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仅为一间“亭子间”;30年后,人均居住面积已扩大为一个“大客厅”。

    30年前,上海人为拥有一辆“永久”或“凤凰”牌自行车而自豪;30年后,上海个人汽车拥有量超过61万辆。

    在衣食住行的“民生细节”中,最能看出上海改革开放30年给市民带来的实惠,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上海年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8728美元,收入水平与世界上中等国家和地区相当。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已突破2万元,年均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也已提高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3.2%。

    上海居民“恩格尔系数”越来越低,吃在上海人生活中的负担越来越轻,改革开放前“一半以上收入吃进嘴里”,到现在是讲究吃得健康和营养。上海人“会穿”,全国有名,30年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增长近16倍。“大上海、小蜗居”,这是30年前上海人居住的真实写照。1978年全上海只有3幢20层以上的建筑,如今已超过3000幢,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从4.5平方米增加到16.5平方米,77.6%的城市居民家庭拥有自有住房。“7681”交织成了上海人的出行交通图:黄浦江上相继建成7座大桥、6条越江隧道;轨道交通到2007年已有8条线路,还有1条磁浮线。

    上海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形成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社会救助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涵盖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多个方面,基本实现对城镇所有劳动者及其各种就业状态的全覆盖。市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平均寿命达81.08岁,比1978年提高7.73岁,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新华社上海12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