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3日
星期
吴冷西掏出手绢擦了擦汗,说了一声:“播!”——

一首“靡靡之音”就这样解禁了

【关键词】春节晚会 《乡恋》 小品
本报记者 蒋昕捷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13    [打印] [关闭]
    今天的《手机报》说,“央视酝酿让宋祖英配周杰伦合唱《辣妹子》”。其实在网络上,这样的组合3年前就有人建议了,却迟迟未见采纳。按照春节晚会导演一贯“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派,今年除夕这对“英伦”组合多半很难出现在舞台上。

    20多年前,春晚可不这样。尽管灯光昏暗、舞台简陋,但其背后却装着4个大字——“解放思想”。

    老导演黄一鹤最近在《京华时报》上撰文回忆,1983年的第一届春节晚会就创了不少纪录:第一次现场直播,第一次用主持人串场,第一次开通电话让观众点播节目。很多观众在公共电话亭外排着长队,只为体验一下“互动”的感觉。

    那一次,李谷一已连续唱了6首歌,观众们还想听《乡恋》,就打电话来点。《乡恋》唱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词曲都没有太出众的地方,在当时却被归为“禁歌”。

    据黄一鹤回忆,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就在晚会现场,服务员把装有电话点播条的茶盘端给他,点的歌大都是《乡恋》。吴冷西拿起一张看了看,摇摇头,示意服务员将条儿倒在旁边;过了一会儿,服务员又端来一盘,又倒。等第五盘端来,吴冷西掏出手绢擦了擦汗,说了一声:“播!”一首“靡靡之音”就这样解禁了,也由此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到了1984年,又是在一片争议声中,张明敏、黄阿原等港台艺人登上春节晚会舞台。当那个穿着中山装的游子深情唱起《我的中国心》时,亿万观众为之落泪。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也在那年出现在荧屏上,“低俗”只是某些领导对它的看法,这并不影响小品日后成为春晚观众最期待的节目。

    用黄一鹤的话来说,“春晚的成功,关键在于观念上有重大突破,与当时老百姓的情感和要求血脉相通。”

    的确,早期春晚的成功靠的是“解放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小小一台晚会承载着老百姓刚刚挣脱精神枷锁后内心的喜悦,甚至承载着改革开放初期对人们思想的启蒙。于是《我的中国心》、《军港之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爱的奉献》等经典之作唱响了一个时代的旋律。

    然而,随着社会需求逐步趋向多元化,25年后,春晚不得不面对“众口难调”的窘迫。尽管近年的春晚中也涌现了像《千手观音》和《心里话》这样既顾及弱势群体,又震撼心灵的佳作,但在“不求有功,但有无过”的主导思想下,仍是亮点不多。

    在网络上,新新人类们早已列出“不看春晚的100个理由”。吃完年夜饭后,他们或是去茶馆“斗地主”,或是在网上聊天。他们逛商场、泡酒吧,甚至猫在书房里看书……

    对一个尊重个性,正走向多元化的文明社会来说,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