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奇思妙想的王国
用电厂的废物渣和电石的废渣来生产水泥!
把水稻种在旱地里!
这些在许多人看来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却在新疆天业集团的年轻人手中一个个变成了现实。是什么力量让这些看似不可能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的呢?
“生产水泥需要氧化钙,电石渣也含氧化钙,是不是也可以做水泥生产的原料,把电石渣变废为宝呢?”2002年,当时的生产副厂长宋晓玲冒出这个“奇思妙想”时,不少人哑然失笑。从全国请来的数十位化工专家、水泥生产权威对此都一筹莫展,“天业”的董事长郭庆人却不信这个邪,决意自主攻克这一难关。
宋晓玲主动提出承担电石渣制水泥的小试验。在石河子南山水泥厂配合下,她建议在原有石灰石制水泥传统工艺中添加电石渣,5%、10%、20%,当实验到加入30%的电石渣仍能生产同等质量的水泥时,宋晓玲仿佛看到了希望。得知江西有一家水泥厂用50%的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的水泥生产线将试车投产,她立即请示前去考察。在江西这家水泥厂,她和李朝阳等技术人员一呆就是两个多月。随后,郭董事长亲自出马考察,他们终于悟出了国内第一条“电石废渣湿磨干烧”的水泥生产新颖思路。
全球第一条新型100%电石渣生产优质水泥新工艺,由天业人独立研发成功并投产使用。这条以电石废渣为原料的水泥生产线,经过一年多的安全运行,年产量已达35万吨。今年,该集团第二条水泥生产线也投入运行,已将“天业”7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105万吨电石废渣全部“吃干榨尽”,水泥生产规模已达年产150万吨。
专家称:“天业”创造了100%用电石渣为原料生产水泥的奇迹!
“不怕没办法,就怕没想法;也不怕没出路,就怕没思路。”天业董事长郭庆人认为“天业”的成功原因,最重要的是不断创新。他说:“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创新精神,很快就会走向没落。如果能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它就能保持常青。”
“石河子缺水,如果能把水稻种在旱地,那会节约多少水啊?”这个奇思妙想刚提出时同样被很多人笑话,水稻不种水田里,还叫水稻?“我们自己开发的‘膜下滴灌技术’可以种棉花,可以种番茄,可以种大豆,为什么不能种水稻?”大胆的设想得到了郭庆人的认可。开展高产节水型水稻的研发种植模式成为天业集团确定的攻关项目,任务落在了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集团农业研究所的年轻人的肩上。
6年的试种探索后,膜下滴灌水稻直播旱作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10月19日,20亩膜下滴灌旱作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到了400公斤左右,每一穗的实粒数和千粒重均达到甚至超过同样地理条件水田水稻的指标。我们坚信,随着今后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膜下滴灌旱作水稻的产量一定会超过水田水稻。”农业研究所科研人员胡成成自豪地说。
与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较,膜下滴灌水稻直播旱作的种植模式可以免去人工育秧、移栽等劳作环节,田间管理操作简单。最重要的是,膜下滴灌可以节水65%以上。有人预测,这项技术的成功,必将对新疆乃至西北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作用,甚至对缓解大环境下的粮食危机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正是这些“奇思妙想”给“天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正是凭着这些“异思天开”使“天业”连续十几年以平均40%的增速发展,企业资产由1.6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50多亿元。
“对于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机会。”董事长郭庆人对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钟爱有加。今年38岁的宋晓玲,带领青年科技人员为企业先后解决了30个重大科技创新难题,先后荣获了国家、自治区、兵团等34项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大奖。如今她被委任为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石河子化工厂厂长、中发化工公司经理。
广阔的创新舞台给“天业”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与理想的机会,这些机会也创造性地迸发出一个个“奇想妙想”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