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裁员不如减薪
来自广东21个地市的中小企业、省属企业青年代表聚会“广东企业界应对金融危机高峰论坛”,就怎么“过冬”进行对话与交流。尽管不少企业由于订单减少,但依然表示宁愿给员工降薪,也不会裁员。
今年以来,广东开始实行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广东万信达(广州)科技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日铃明白自己的企业将是转移对象。今年初,公司派代表到越南考察,发现形势不太乐观,有的企业转移过去,一年内就倒了。“还没摸清楚要怎么转移,又来了金融危机,心里没个底,说不慌是假的。”
“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两年我们过得很辛苦。”陈日铃告诉记者,公司近几年开始生产CD包等电脑周边产品,发展至今,好不容易有了1000多人的规模,企业对外寻求帮助,对内则同时要求岗位员工尽量提高效率,“原来三个人干的活现在要两个人就能完成”。
“企业要对1000多个员工家庭负责任,再难我们也不裁员。”陈日铃表示,企业不但不裁员,而且正在招收储备人才。
“金融危机反而使企业有反省不规范运作的机会。伤害是有,但更多的是心得、教训。”中山市新达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忠说,公司在一味的发展中没有思考的空间。年底将近,出口量有一定萎缩,这样的状况让黄志忠开始反思企业运营。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经营氛围不太乐观,企业恢复信心非常重要。”黄志忠说,老客户谨慎得多,担心回款有问题,企业也不敢接订单,很难预计明年上半年的情况。
广东惠州宝城化工有限公司经理王梦德说,年关快到,生意额下降了30%,公司打算从明年一月开始,普通员工减薪5%,管理层减薪8%,但员工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怨言。他说,在这种时候员工的理解让企业有了更大的信心,公司也适当放宽了员工的假期请求。
“我们10年以上工龄的员工多,不会裁员。一个企业就是一家人,生意好多赚点,困难的时候只能少吃点,这很正常。”王梦德说。
广东进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由于处在对外发展的“沙滩”上,金融海啸一来,广东首当其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歧认为,市场不好,但使得企业的整合速度加快,“企业除了考虑下个月的工资怎么发,还要判断一下三五年后企业在哪里。”
“经济形势不好了就裁员,经济形势好了再招人要付出很高代价。”《经济科学》杂志编委张一驰认为,从长远考虑,经济衰退时,“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减少工资,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