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
星期

普发购物券的建议是不了解中国国情

刘以宾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16    [打印] [关闭]
    香港《大公报》报道:全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之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指出,中国应该和美国一起通过发放巨额购物券刺激全球经济计划,引领世界走出正面临的严重金融危机。具体来说,可以发放总价值为5000亿美元的购物券,有效期为三个月,消费者可在有效期内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这对穷人来说是很好的生活补贴,而零售商则可以用税票的方式进行提交,并且从中得到实惠。

    虽然不排除蒙代尔有希望中国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多做贡献的“私心”,这仍是一个很有思辨价值和参考意义的建议。尽管政府向百姓发“红包”在东莞等地有局部实践,但全国普发,无疑是一个无法被采纳的思路。

    有人戏言,组织一帮人挖坑,挖了填上,填上后再挖,也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因为需要给挖坑的工人发工资,他们有了消费能力;挖坑需要工具,带动了相关产业。问题是,这个坑却毫无意义。诚然,修铁路、建机场与“挖坑”迥然不同,其积极意义不能否认。但蒙代尔的建议还是给了我们一个思辨空间:一项工程,既有其“过程意义”,也有其建成后的“功能意义”。前者是附带或派生的,后者才是根本。都是为了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增幅,但把钱直接发给百姓和政府组织基建项目,其中的确有一个“机会成本”以及“比较效益”的问题。

    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所有财政资金都应被打上“公共”标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的钱一旦用于基建投资,或多或少就具有了“资本”的意义,而资本的属性是什么?一是通过市场运作增值营利,二是承担市场风险。地方政府修建免费的博物馆、图书馆、市民广场,虽然没有发购物券那么直接和“平均”,但肯定具有平均受益意义;而修铁路、建机场则不同,潜在的市场风险难以避免。所以,政府在进行这两类投资时,必须有所算计。而普发购物券的创意,最大偏误是不了解中国国情:

    其一,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承担着太多、太大的责任,平时如是,金融风暴的特殊背景下更会如此。

    其二,中国政府手中掌握着众多、巨大的资源,很少有国家可与之相比。这种“大权在握”有其弊端,但在掌控大局、引导市场方面,也具有积极效果。

    其三,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政府浓重的“父爱主义”情结,真要普发购物券,人民能否把它用好,同样也是一件令政府担心的事。

    尽管如此,笔者依然觉得,蒙代尔普发购物券的建议很有趣。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