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触摸改革开放30年
一烟摊撼动一制度
新中国首位兽医外科博士王宗明,身着干净挺括的中山服,远远站着。人们一层层围上来,不是为了聆听报告,而是从他手里买到一包烟。这是1988年9月12日,东北农学院发生的一幕。
博士摆烟摊,着实出于无奈。1988年,王宗明获博士学位,他联系好了到西南民族学院教书。可两万元“出省费”拦住了这个口袋里只有100元的小伙子。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成为全国热点。黑龙江省副省长专门开会研究此事,最后校方让步,王宗明这才如愿去了西南民族学院。
一个烟摊撼动了一个制度。“王宗明”式的尴尬,14年后才彻底消失。2002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近20年的出省费制度被废止。
曾经的中国首富刘永行对此深有同感,当年他的辞职报告也摆在四川省副省长的桌子上。
1982年,他们弟兄4人辞去公职到农村创业,人们都说他们铁饭碗不要,去养鹌鹑,简直疯了。辞职报告一层一层的打,一直打到副省长那里才有了确切的批示。也许没有副省长一句话,就没有今天的亿万富翁。
全国人才交流协会副会长韩光耀回忆,我国第一次人才大流动,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流动必须“正向”,即从国企流向集体企业、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从内地流向边疆。
在如今这个跳槽成风的年代,“跳跳”一族是很难理解“王宗明”式的悲剧的,“人是不是商品,该不该流动”的争论早成了老黄历,人们不再看重“一纸定命运”的传统人事档案,出省费、福利房、户口等这些捆绑人才的绳索,一一断裂。
“我跳,我跳,我跳跳跳!”成了当下很多人才招聘网站的广告词。年轻人见面,不再是招呼:“吃了吗?”而是“跳了吗?”
当年孔雀东南飞,人才南下的盛况,不再成为新闻,“良禽择木而栖”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
编号“003”——北京现存最早的一份人才档案管理协议,被国家博物馆收藏。那些关于人才流动的痛苦记忆,正在人们心里褪去。
今年9月6日,东北农业大学(原东北农学院)举办60周年校庆,人们希望见到20年前离开母校的“摆烟摊”博士——王宗明。可惜,他“流动”得太远了,他漂洋过海,远在加拿大。
“树挪死,人挪活。”人才流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转移一样,是人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