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从农村娃到大学校长
5岁随父母下乡,15岁回到沈阳,这个操着一口方言的少年平生第一次看到了汽车、火车,对一切充满新鲜感。他因为坐车误坐了售票员的座位而遭到嘲笑——那一刻,他立志要做这个城市的主人。这一年,正是1978年。
从没接触过课本的马欣进了初中,他发奋学习,尽管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一刻也没有放弃过。
1985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马欣留校任政治辅导员。“那时候的生活还是很艰苦,每天至少要吃一顿粗粮。”于是,马欣瞄准了当时刚刚兴起的文艺演出市场,利用节假日和朋友一起组织“走穴”演出,不但极受观众欢迎,自己也得到了不低的收入。
但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各种娱乐场所和项目的兴起,对“走穴歌舞团”产生了较大冲击。“还是能够赚钱,但路子越来越窄了。”马欣逐步退出了这种演出,不再为生计奔忙的他开始思考起自己下一步的发展。
1998年,沈阳音乐学院成立成人教育学院,马欣出任院长。“学院所在地是原辽宁工程学院,当时整个校区只有一座教学楼,操场上荒草丛生,足有一人多高。”马欣和所有教职员工从修理学校的坏门和椅子做起,从在自己的车身上贴满广告、到处寻找机遇做起,慢慢地,一架架钢琴抬进琴房,一座座公寓楼拔地而起……现在,已经转制为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的学校,汇聚本、专科和附属高中及成人教育于一体,学生8000多人、总资产6亿余元,在校人数为全国艺术类高校之首。
10年来,马欣在办学上完成了不少“创举”:率先实行用人聘用合同制,学生辅导员年薪可达5万元;鼓励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参加社会实践,设立校外实践基地80余个;每年耗资百万元招收20名农村学生,使其免费就读但毕业后须回乡执教两年;2006年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奥运会期间免费演出音乐会上百场;鼓励百余名教师投资成立文化传播公司;汶川地震后招收百名灾区学生,将对其进行7年免费教育,直至大学毕业……
这一切都源于马欣在1999年就提出的办学理念:“让音乐、舞蹈走向大众”。“改革开放的前阶段,人们可能主要想的是解决温饱问题,而近10多年来,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越来越细,学校是在这种好政策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也必须切切实实回报社会。”他说,作为一个艺术学校的校长,他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让高雅艺术这只“昔日王榭堂前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华社沈阳1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