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
星期

中国海军有能力远洋护航

国防大学教授 林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12-18    [打印] [关闭]
    改革开放30年来,年轻的中国海军以跨越式发展的风貌从浅蓝走进了深蓝。从1985年人民海军132号导弹驱逐舰和615远洋补给船组成的特混编队首次出访南亚三国,到2002年“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实现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环球航行,中国海军经历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惊涛骇浪,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海湾、海峡和运河,适应了各大海域的水文地理,掌握了远洋行动的规律,打下了远洋护航的实力。

    新世纪以来,人民海军张开双臂,以开放合作的精神,与世界各国海军开展非传统安全联合演习,先后10多次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基斯坦等20多国海军联合演练,打下了与世界各国海军联合护航的经验和互信基础。就在去年3月,中国海军在阿拉伯海参加“和平-07”海上多国反恐护航军事演习,与美国、巴基斯坦、法国等8国海军有针对性地演练了海上反恐、护航、联合搜救、联合应对小型机动目标袭击等多种科目,为在红海到亚丁湾水域护航打下了有益的铺垫。

    30年来,人民海军的防卫能力已经现代化、体系化,完全具备执行非战争远洋任务的能力。去年以来,我海军实行海上一体化联合作战训练,提高了反舰、防空、反潜“三位一体”的精确打击火力,海上整体作战能力有了新发展。演习表明海军数字网络技术和各型舰载自动化指挥系统进入成熟应用阶段,可以有效组织指挥远洋军事行动并提供不间断保障,海上自我维护能力也有较大提高。

    海战无小仗。海军的一举一动事关国家大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仍须重视对手。索马里海盗武器虽不先进,但很适于海上游击战。他们驾驶航速是军舰两倍多的武装快艇,中近程抗击军舰的火力有射程数公里的船载炮、反坦克导弹,对军舰具有较强的破坏力;近距离火力主要由肩抗式火箭筒、枪榴弹、AK-47冲锋枪,对商船构成严峻威胁。面对武装海盗分子的海上袭扰战,我海军部队须加快研究战法,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到履行新的使命任务上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