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两位史学巨匠学什么
■史晖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国学研究论坛”近日在京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陈垣、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旨在以对两位史学大师的回顾为线索,以研究的个案为基础,系统总结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学研究发展历程。
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陈智超先生及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张国刚教授围绕陈垣、陈寅恪两位史学巨匠作专题学术演讲。
陈智超先生以“古今中西之间——陈垣与中国传统文化”为题,系统阐释了陈垣先生的学术思想。陈垣先生是和王国维并称的史学大师,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史学研究中,著作达千万余字,涉及元史、历史文献、中西交通史等等。陈垣先生一直坚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创新,学习西方为我所用的科学的古今观和中外观,同时强调历史学家要坚持以史学作为报国之道。陈智超先生指出,陈垣先生的学术造诣及其治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一个中国历史学家高度的责任感,永远值得我们今天每一位历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张国刚教授在题为“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从清华国学院谈起”的演讲中,系统回顾了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治学道路。陈寅恪一生有三次大的留学经历,通习西方语言及学问,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论著的形式很传统,提出的问题很现代,处理问题的手法则是中西合璧。他试图创造一个扎根中国历史实际的学术范式和方法,那就是总结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在学术研究中做到考古与文献的互相释证,中文与外文的互相补正,概念与本国历史的互相参证,其意义不是对某一问题的具体结论,而是开创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