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的“白宫主人”终于倒了
就在我们去阜阳调查这件事之前一个月,本报刊发了本报驻江苏记者李润文的《安徽界首、颍上法院院长:行贿事实曝光“乌纱帽”照戴》等系列报道,最终导致两位法院院长被免职,这在当地产生了巨大反响,投诉人正是因为这篇报道找到了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
与投诉人联系后,对方一再要求记者采访时带上刊发《安徽界首、颍上法院院长:行贿事实曝光“乌纱帽”照戴》的报纸,说这样能给当事人家属一些信心。
随后,李润文从南京,我从南昌出发,“潜入”阜阳。
开始采访并不顺利,当事人家属并不完全信任我们,他们怕报道发不出来,怕被打击报复,因为在我们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向多家媒体投诉,也有不少媒体监督过“白宫”事件,但张治安却一直屹立不倒。
当天下午,我假扮李国福女婿(受李案牵连被关押)的妹妹,和其兄长前往阜阳颖泉区法院“谈判”。因为不是本地口音,我不敢出声,只是低头悉心地听,庆幸没有被“识破”。
对当事人的采访进展并不顺利,李润文采访死者家属,约好了当事人拿来相关证明材料采访时,对方却迟迟没有露面。
直到晚上,我采访回来,当事人三个家属才来到宾馆,接受我们的采访。
一个要命的问题是,对方并没有举报人的纸质举报材料,仅能提供一个电子版本。没有举报材料原件,只有一个当事人李国福在狱中写给张志安的一封信,如何认定对方就是因为举报被打击报复的呢?查阅了所有的材料的原件,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检察院查扣清单上列举了被查扣的举报材料,多项材料名称和电子版本的举报信内容基本吻合。
在进一步的采访中,我们对当事人家属分别单独采访,一一核对他们谈话内容,连续三天不断核实其中的一些细节,最终完成了采访。
尽管处处小心,怕被当地政府部门发现,然而一个意料之外的小细节却很快让我们领略了当地宣传部门超强的“侦察”能力:去张治安的政绩工程——阜阳生态园时,为了节省门票费用(记者可以免票),我和李润文亮了记者证,守园的工作人员拿过我们的记者证只扫了一眼就放行了。
从生态园回旅馆的路上,我们就接到报社电话,阜阳宣传部门的电话已经打给了报社领导。必须立即换住所,我和李润文匆匆返回,收拾好东西,赶紧换了一个旅馆。
掌握了基本情况后,我们决定正面和检察院、法院以及张治安接触。拨通了张治安的电话,张治安的语气很平静,以不在阜阳为由挂断了电话,此后我隔一段时间就拨其电话,并发短信表示采访意愿,张治安不予理会。
当晚,我们便不断接到阜阳宣传部的电话,称要请我们吃饭。我们一致认为,不能再等了,必须迅速成稿。
第二天10余个小时的奋笔疾书,深夜11点我们还在街头找照相馆下载数码照片。4月22日凌晨1点多,当我们把3篇稿件,还有照片全部传回报社后,我们在街头找到24小时营业的“永和豆浆”,这顿晚餐吃得酣畅淋漓。
第二天一早,我们登上了返程的列车。列车上,接到了特别报道部主任吴湘韩的电话,他告诉我们,稿件都被网络转疯了,点击率位列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新闻排行榜榜首。
此后,中国青年报的后续报道不断推出,国内众多主流媒体包括新华社也不断跟进,网上的声音非常踊跃,平面媒体和网络形成互动,在强大的舆论呼声中,张治安终于轰然倒地。由安徽省纪委牵头、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阜阳,对颍泉区“白宫”事件举报人李国福死亡事件进行调查,6月上旬,张治安被安徽省联合调查组带走。2008年7月,张治安被终止省人大代表资格。目前,张志安已经被芜湖市检察院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