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住人情背后的特权尾巴
本报记者 雷宇 甘丽华
2008年8月1日,《湖北高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事件调查》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刊发,揭露了湖北一些考生为了高考加分,将自己的民族成分改成少数民族的情况。我在调查中发现,这种造假行为直接沦为了权势群体的腐败通道,充分暴露出了社会特权阶层公信力的严重缺失。本来,每一个签字、每一个公章都应当反映社会公平正义,但是,民族成分造假事件中,恰恰相反,每一道程序都被滥用了,而每个造假者都有着常人所不具有的社会地位,他们本应当是社会公信力的代表,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将权力用于为自身谋取私利。
稿子见报不久,一位媒体同行告诉我,民宗部门的内部通报显示,这篇报道惊动了中央最高层,两位政治局常委和一位国务委员先后就此作出批示。
让人欣慰的是,本报报道引起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责成省监察厅、民宗委、教育厅、公安厅组成联合调查组赴当地进行查处,取消62名非少数民族考生的政策性加分,对两地民宗局、公安局等部门领导进行了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处分,给予考生家长中的领导党内警告处分;同时,全省范围内开展民族成分清查,堵塞制度漏洞。但我认为,数道关口卡不住民族成分造假,媒体成为最后的正义稻草,这绝不是媒体的幸事。